13年6月新四六級考試高分法寶之快速閱讀法
2005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改革方案曾經一石激起千層浪,新題型的出現一度導致了考生們的盲目與恐慌,在新一輪四六級考試即將舉行之際,我們特意請來四六級考試培訓資深專家呂永華老師,請她來談一談如何應對考試新題型,并重點給大家介紹快速閱讀法,使考生們能夠掌握更為便捷有效的考試技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記者:呂老師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能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請您簡單的介紹一下,新四六級考試在題型方面的最大變化是什么?以及在閱讀理解部分有哪些具體的改革?
呂老師:大家好,我覺得新四六級最大的特點就是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表現在卷面上就是聽力部分的比重和分值加大,閱讀理解則由原來的客觀題逐漸向主觀題轉變。
記者:面對這樣的新題型,您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呢?
呂老師:我覺得閱讀理解依舊是學生們最難攻克的難題,也是學生們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很容易拉開分數上的差距.所以在這里我主要想和大家談一談快速閱讀法,這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精心總結出來的,希望會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記者:我想快速閱讀法最關鍵的就是快速二字,那么呂老師,您能告訴我們快速的具體內涵嗎?
呂老師:想要做到快速閱讀,必須做到兩點:第一,要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態度觀點問題.第二必須提高在長篇的文章里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記者:說到這,考生們可能還不是很清楚,您能給我們具體的分析一下這兩點嗎?
呂老師:好的,首先第一點要做到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態度觀點問題。在我們閱讀過程中,大致可以把文章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開門見山型的文章, 這種文章的主題和作者觀點往往在第一段就有所交待, 第二類是靶子型的文章, 靶子型的文章里, 第一段里講述的是一個現象或者一種觀點, 在第二段里, 作者表達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所以, 這種類型的文章在第二段中才能夠看到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觀點.第三種文章是并行的兩條線索, 比如說對比美國和日本兩國的企業文化差異等, 這種類型的文章,主題相對來說稍微難把握一點, 因為可能每個段落都散布著主題的一個分支, 如果幸運的話, 考生也許在最后一段能夠看到一個綜述, 否則的話, 要想獲得主題, 還要將每一個段落的小主題做一個疊加才能夠獲得一個全面的文章主題.總之, 獲得文章的主題并不需要我們通讀全文才能夠做到, 我們做的僅僅是判斷文章類型, 然后根據文章的類型判斷主題會出沒在什么地方, 然后就到這個地方去發現它. 這才是最高效的閱讀文章的方法.
記者:經您的講解,大家一定豁然開朗,這確實可以在考試過程中節省很多時間,那請您再談一下剛才說的第二個要素.
呂老師: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必須提高在長篇的文章里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我們可以在問題中尋找定位詞,然后回到原文去找答案的出處.要從文章里找到想要的信息,就必須先明白你想要什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而為了尋找的方便,不可能把題目整個句子背下來, 所以要劃出盡量少但最有效的尋找依據.在找依據的時候需要定位線索, 需遵循以下原則。
1,形式最鮮明的專有名詞和數字時間,而且多多益善。因為這些也有可能是不止一次出現,有兩個或者以上,就能比較確定。要注意讀出隱性的數字,也就是本身沒有數字,但暗示文章里有數字。比如說去年的考題中In spite of safety considerations, the death rate on interstate highways i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merican roads.Death rate當然可能用數字來表達。所以返回到原文去就會要去找有出現死亡率數字的地方.
2,如果沒有如此鮮明的標志,還可以去找一些拼寫很長, 比較有特點的詞組。 不一定是意義最重要或者對文章最重要,而是在原文中最可能明確地找到。
熟悉了這些之后,我們還要弄清楚什么是Y, N, NG。Y,就是符合原文的意思。 N就是和原文的意思正好是相背離相矛盾的, 是一個你對我錯,你生我死的關系。 而大家感到很頭疼的NG, 是指原文沒有給出的信息, 和原文未必就是矛盾的, 比如原文里可能只是說: 我是中國人。 而判斷題里如果說我是中國男人, 這就是一個NG, 原文中沒有給出, 但是也不一定就不可能。
記者:聽了呂老師的講解,相信大家一定對快速閱讀法有了詳盡的了解,接下來就需要考生們在反復練習中真正掌握這種技巧。再次感謝呂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應試技巧。那么呂老師,再過十多天考生們就要奔赴四六級考場了,您還有什么樣的寄語與希望送給咱們的考生嗎?
呂老師:還是希望考生們能夠沉著應對,在閱讀時用最快的速度抓住文章最重要的內容以及題目所涉及到的內容。一定要牢記閱讀的目的,始終以所要的東西作為判斷輕重的標準。拋棄逐字逐句的閱讀方式,實現跳躍式前進,在提高速度的同時保證答題的正確率。最后想對大家說的是:世上無難題,只怕思路清,祝大家都能順利地通過考試!。
2005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改革方案曾經一石激起千層浪,新題型的出現一度導致了考生們的盲目與恐慌,在新一輪四六級考試即將舉行之際,我們特意請來四六級考試培訓資深專家呂永華老師,請她來談一談如何應對考試新題型,并重點給大家介紹快速閱讀法,使考生們能夠掌握更為便捷有效的考試技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記者:呂老師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能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請您簡單的介紹一下,新四六級考試在題型方面的最大變化是什么?以及在閱讀理解部分有哪些具體的改革?
呂老師:大家好,我覺得新四六級最大的特點就是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表現在卷面上就是聽力部分的比重和分值加大,閱讀理解則由原來的客觀題逐漸向主觀題轉變。
記者:面對這樣的新題型,您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呢?
呂老師:我覺得閱讀理解依舊是學生們最難攻克的難題,也是學生們最容易失分的地方,很容易拉開分數上的差距.所以在這里我主要想和大家談一談快速閱讀法,這也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精心總結出來的,希望會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
記者:我想快速閱讀法最關鍵的就是快速二字,那么呂老師,您能告訴我們快速的具體內涵嗎?
呂老師:想要做到快速閱讀,必須做到兩點:第一,要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態度觀點問題.第二必須提高在長篇的文章里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記者:說到這,考生們可能還不是很清楚,您能給我們具體的分析一下這兩點嗎?
呂老師:好的,首先第一點要做到快速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態度觀點問題。在我們閱讀過程中,大致可以把文章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開門見山型的文章, 這種文章的主題和作者觀點往往在第一段就有所交待, 第二類是靶子型的文章, 靶子型的文章里, 第一段里講述的是一個現象或者一種觀點, 在第二段里, 作者表達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所以, 這種類型的文章在第二段中才能夠看到文章的主題和作者的觀點.第三種文章是并行的兩條線索, 比如說對比美國和日本兩國的企業文化差異等, 這種類型的文章,主題相對來說稍微難把握一點, 因為可能每個段落都散布著主題的一個分支, 如果幸運的話, 考生也許在最后一段能夠看到一個綜述, 否則的話, 要想獲得主題, 還要將每一個段落的小主題做一個疊加才能夠獲得一個全面的文章主題.總之, 獲得文章的主題并不需要我們通讀全文才能夠做到, 我們做的僅僅是判斷文章類型, 然后根據文章的類型判斷主題會出沒在什么地方, 然后就到這個地方去發現它. 這才是最高效的閱讀文章的方法.
記者:經您的講解,大家一定豁然開朗,這確實可以在考試過程中節省很多時間,那請您再談一下剛才說的第二個要素.
呂老師: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必須提高在長篇的文章里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我們可以在問題中尋找定位詞,然后回到原文去找答案的出處.要從文章里找到想要的信息,就必須先明白你想要什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而為了尋找的方便,不可能把題目整個句子背下來, 所以要劃出盡量少但最有效的尋找依據.在找依據的時候需要定位線索, 需遵循以下原則。
1,形式最鮮明的專有名詞和數字時間,而且多多益善。因為這些也有可能是不止一次出現,有兩個或者以上,就能比較確定。要注意讀出隱性的數字,也就是本身沒有數字,但暗示文章里有數字。比如說去年的考題中In spite of safety considerations, the death rate on interstate highways i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merican roads.Death rate當然可能用數字來表達。所以返回到原文去就會要去找有出現死亡率數字的地方.
2,如果沒有如此鮮明的標志,還可以去找一些拼寫很長, 比較有特點的詞組。 不一定是意義最重要或者對文章最重要,而是在原文中最可能明確地找到。
熟悉了這些之后,我們還要弄清楚什么是Y, N, NG。Y,就是符合原文的意思。 N就是和原文的意思正好是相背離相矛盾的, 是一個你對我錯,你生我死的關系。 而大家感到很頭疼的NG, 是指原文沒有給出的信息, 和原文未必就是矛盾的, 比如原文里可能只是說: 我是中國人。 而判斷題里如果說我是中國男人, 這就是一個NG, 原文中沒有給出, 但是也不一定就不可能。
記者:聽了呂老師的講解,相信大家一定對快速閱讀法有了詳盡的了解,接下來就需要考生們在反復練習中真正掌握這種技巧。再次感謝呂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應試技巧。那么呂老師,再過十多天考生們就要奔赴四六級考場了,您還有什么樣的寄語與希望送給咱們的考生嗎?
呂老師:還是希望考生們能夠沉著應對,在閱讀時用最快的速度抓住文章最重要的內容以及題目所涉及到的內容。一定要牢記閱讀的目的,始終以所要的東西作為判斷輕重的標準。拋棄逐字逐句的閱讀方式,實現跳躍式前進,在提高速度的同時保證答題的正確率。最后想對大家說的是:世上無難題,只怕思路清,祝大家都能順利地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