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范文(通用3篇)
立夏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呢進入立夏時節,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立夏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范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立夏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1
養心神——增靜減怒
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通應。夏與心相通,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立夏后的高溫容易引起情緒焦躁,導致心火過旺,引發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受情緒起伏及氣候外感因素的影響,發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并不少見。因此,立夏后養心是第一要務。養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靜養身心,保持內心安靜、情志開懷,以降心火。
調飲食——適度“吃苦”
各地的立夏飯不盡相同,有些地方是烏飯樹葉做的烏米飯,微甜;有些則是糯米、豌豆、筍絲、咸菜、火腿肉一起,口味是咸的,但有些膩。“天氣轉為炎熱,飲食要注意清淡,本身糯米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立夏飯不建議多吃。
飲食上,要把握“春夏養陽”的原則,選擇溫補陽氣、有辛味生發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還可選擇祛濕的食物如淮山藥、芡實、赤小豆等,以去除身體內濕氣。注意補充蛋白質,可選擇魚類、肉類,可以多吃豆類,選擇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要少吃生食,少喝清涼飲料,多吃甜食少吃酸食,避免寒涼傷陽氣,同時用甜食養脾氣,達到祛濕養脾的目的。“夏季可以適當補充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苦瓜葉等,用帶苦味的食物養心清熱?!?/p>
改作息——早睡早起
立夏之后,晝長夜短,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在自然界陽盛陰虛的氣候變化下,人們可較春天稍晚點睡覺,但不建議在子時(即晚上11點)之后睡覺,以順應陰氣的不足;早上應早點起床,以適應陽氣的充盈與盛實。
巧運動——多去戶外
立夏到來,順應自然陽氣的發散狀態,人應該適當增加活動,運動有助于激發陽氣,外達氣血,適當的排汗是人體排出不慎所受之寒邪的有效途徑。因此,夏天保健要多增加室外活動,要適當曬曬太陽,不要怕出汗。當然,如果稍動則大汗的人,則要防止劇烈運動而大汗導致的傷津耗氣,所以多汗的人可選擇慢節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練八段錦、打太極拳或做瑜伽拉伸。
勿貪涼——防傷陽氣
民間有“沒過五月五,不要收被褥”之說,意思是沒有到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家里的棉被不要隨便收藏起來。這是因為在端午節前,天氣沒有規律,有時白天十分炎熱,到了晚上卻氣溫突然下降,被凍醒,這些情況下稍不留意就容易受涼。
立夏后人體心陽漸趨旺盛,體內陽氣漸趨于外,此時可適當進食姜蔥等辛溫之物有助于人體陽氣升發。但由于氣溫漸高,到處充斥著冰鎮食品,很多人習慣于拿冰鎮飲料來解熱,殊不知,貪得一時之快,落下終身病根的事情,臨床隨處可見。
立夏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2
1、立夏不下,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2、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
3、立夏雨少,立冬雪好。
4、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5、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6、立夏小滿田水滿,芒種夏至火燒天。
7、立夏雨,漲大水。
8、立夏下雨,九場大水。
9、立夏晴,雨淋淋。
10、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立夏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3
“立”是建立的意思,而“夏”也就是指夏天,但是立夏并不是說夏天就真的到了。其表示的是孟夏時節即將開始,也就是說春天就要結束了,而夏天也就要來臨了。因此把立夏當作是夏天到來,這個是有點不準確的。
立夏和夏至,都是夏季的節氣,也常有人把它們搞混。其實這兩個節氣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其中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其表示的是夏季即將開始。在立夏節氣有三候:“初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也就是說,立夏節氣到了,螻蛄就開始鳴叫了;緊隨其后的就是蚯蚓也開始從地里面爬出來了。至于“三候,王瓜生”,其指的是在華北地區的一種藥用爬藤植物,每年到了立夏節氣以后就會速攀爬生長,到了農歷六月以后還會結出紅色的果實。
在立夏節氣到了以后,日照會逐漸增長長,溫度也普遍升高,同時雷雨天氣也會明顯增多。這個期間,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左右,正是仲春和暮春的季節,像江南地區就要進入雨季了,而在東北和西北地區雖然升溫也快了,但是大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降水仍不多。
夏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6月21~23日。夏至是夏季的中間點,其將夏季一分為二了,在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夏至日過后,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因此北半球的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在民間還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