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出處】唐·杜甫《日暮》。
【意思】
暗淡的泉水流淌在石壁之上,秋天的 露珠滴落在草根之中。這是語序顛倒的一例,正常語序當為“暗泉流石 壁,秋露滴草根”。目的是為造成一種新奇的效果,且使音節和諧。詩作 于日暮之時,故稱“暗泉”;時令正是秋季,故稱為“秋露”。泉水汩 汩流淌,露珠滴滴下落,傍晚景色多么和諧! 讀者似乎能于詩人的描寫 中,聽到山泉流淌、寒露滴落的美妙聲音。
【鑒賞】
冷月籠罩山川,幽深的泉水從石壁上潺 潺流過,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瑩欲滴。秋夜清寒、幽邃的景 色,令人感到悲涼。詩句對仗工整,色彩暗淡,格調沉郁。因泉而言 “流”,因露而言“滴”,狀物準確,用字考究。
【詩句】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出處】唐·杜甫《日暮》。
【意思】花白的頭發與明亮的燈光輝映,燈花何必濺著斑斕的火花報什么喜訊。
【全詩】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鑒賞】
杜甫的詩作,似乎總 是帶著一種愁緒、一種老態。對 家園的情感早已將他的自我擠壓 得氣喘吁吁,即使身處恬美的鄉 村,我們從詩中也讀不出一絲安 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他的 詩太沉重了!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牛羊下來”,很容易讓我們想起 《詩經》里的吟唱:“日之夕矣,羊 牛下來。”那絕對是一幅靜謐、安 定的田園生活圖景! 牛羊歸來已 久,此時已沒了那份嘈雜,多了一 份閑靜。可我們的詩人似乎沒有 心思享受這份閑適與恬靜,“各已 閉柴門”,在他眼中,大家都關上 了自家的院門,都在各自的天地里去享受家的歡愉了。可詩人自己呢? 他似乎只是與世隔絕的存在!
這就不得不說到詩作的寫作背景。此詩作于詩人流寓夔州(治今重 慶奉節)瀼西東屯期間。彼地清溪縈繞,山壁峭立,風光獨好! 可當詩人 將自己深閉柴扉之內,透過低矮的窗戶觀察村人晚歸時,他的心是寂寥 的。當寂滅了日間的喧囂,詩人獨自凝神坐定。盡管皓月瀟灑地將清輝 灑向這牖小窗,清風也大方地向詩人敞開了懷抱,一切顯得是那樣美好, 我們的詩人呢?他卻獨自在角落里低吟:“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這 樣如畫的風光又與“我”何干呢?這并不是“我”故鄉的明月與清風啊! 掩 卷沉思,杜甫長期流寓在外,走到哪里,他都無法將自己融入其中,都無法 以“此中人”的身份去寫“此時”的美好,他的心始終有著一份對故鄉的深 深眷念!
鄉愁是什么?是漫漫長夜苦苦不眠時的悠悠思念! “石泉流暗壁,草 露滴秋根”,原句應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詩人在這里有意讓詞序 錯位,似乎敘寫了詩人此番錯位、凌亂的心態! 在寂靜的深夜,詩人仿佛 聽見了石壁泉水在月色照耀下叮咚作響的聲音,同時,他又仿佛看見那秋 夜的露珠凝結在草葉上,晶瑩欲滴!
如此美妙的景致,經詩人道出,便讓人感到了一絲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