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出處】唐·杜甫《閣夜》。
【意思翻譯】可恨戰亂,千家萬戶在野外哭叫,哪兒能聽到漁人樵夫自在的歌謠?
【全詩】
《閣夜》
.[唐].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背景】
此詩作于大歷元年(766)冬,時杜甫寓居夔州西閣,夜間感懷,故題作《閣夜》。詩中描寫歲暮雪霽,霜雪欲曉,戰亂不息,友朋去世,自己久客異鄉,孤獨寂寞,所見所聞都使詩人悲涼傷心。頷聯“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二句,“雄渾瀏亮,冠絕古今”(張性《杜律演義》后集),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賞析】
這首詩是感時傷事而作,很可能是詩人徹夜不眠之后寫的,結尾還表達了消極的感情。
開頭兩句交代時間,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由于冬季夜長日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飛快,“催”字有韶光易逝之感;又稱所在地夔州為天涯,有自傷飄零之意。頷聯出句承上文“宵”字,寫黎明前聽到當地駐軍的鼓角聲,暗示詩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鼓角”更兼示戰局緊張,故士兵天未明即起進行操練;對句承上文“霽”字寫三峽中景象,因雪止天晴,故三峽中星影可見,又值冬季,山寒水瘦,其影更加清晰?!坝皠訐u”不單指自然景象,與出句聯系,應暗示戰爭頻仍、兵革未息的氣息。因此前人贊揚此聯寫得“偉麗”,正在于詩人把對時局的關懷和三峽深夜美景的欣賞有機地結合起來,詩句氣勢蒼涼恢廓,音調鏗鏘悅耳,辭采清麗奪目,“偉麗”中深蘊著詩人悲壯深沉的情懷。
頸聯出句寫“野哭”多至“千家”,這是戰亂造成的,反映人民的深重災難;對句“夷歌”顯示地方風情?!耙翱蕖?、“夷歌”,一個富有時代感,一個具有地方性,對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來說,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尾聯寫詩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訊不通的情況下,以諸葛亮、公孫述終歸“黃土”自嘲自慰自解,更顯示出內心的凄苦萬狀。
此詩向來被譽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古跡。氣象雄渾,仿佛籠宇宙于筆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因此,更有人稱它為七言律詩中“千秋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