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出處】唐·王維《渭川田家》。
【譯注】村莊處處披滿夕陽余輝,牛羊沿著深巷紛紛回歸。
【全詩】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春末夏初渭河流域農村農家薄暮景致。面對農家安閑的生活,詩人頓生羨慕之情。
全詩共十句,用筆似信手拈來,卻形象之極,讀來眼前如一段電影畫面在徐徐滑過。“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用的是一組遠景鏡頭對這幅農家晚歸圖刻畫了一個總的背景。溫暖的夕陽籠罩著小小的村莊,仿佛給小村披上了一層暖暖的柔紗,遠遠地可以看見有人趕著牛羊歸來,隱入小巷深處。鏡頭慢慢地推近,便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拄著拐杖,倚著柴門,望著遠方,等著放牧的孫兒歸來。接著鏡頭平移,我們看到綠油油的麥苗正在抽穗,而蠶兒成眠桑葉已經稀疏。這時,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雞的啼叫,田埂上,農夫們扛著鋤頭回來了,他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說著絮絮閑話。而不遠處,一位詩人正看著他們,惆悵地搖頭感慨。
詩人為何會油然而生惆悵之心呢?這得聯系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王維早年在政治上接近張九齡,傾向進步,但自開元二十四年 (736) 宰相張九齡被排擠出朝廷后,王維深感在政治上無依無傍,進退兩難。在這種心緒下,他信步來到田野,看到這樣一幅農家晚歸圖,看到農家的生活是如此安然閑逸,而自己在仕途上卻是坎坷波折,身心俱疲,不由得又陡生羨慕之心,退隱之念。
《式微》是《詩經·邶風》 中的一篇,詩中反反復復地詠嘆 “式微,式微,胡不歸!”詩人巧妙地化用《式微》篇名入詩,來表達自己的“歸隱”之念,表現含蓄但又蘊味深遠。
全詩前八句是寫景,后兩句是抒情。最后以 “式微” 暗扣第二句 “窮巷牛羊歸”的“歸”字,首尾呼應,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