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節原文及譯文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節
【原文】
公孫丑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p>
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于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曰:“凱風何以不怨?”
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鬃釉唬骸雌渲列⒁?,五十而慕?!?/p>
【譯文】
公孫丑說:“高先生說:《小弁》,是小人寫的詩?!?/p>
孟子說:“怎么能這樣說呢?”
公孫丑說:“詩中多怨?!?/p>
孟子說:“真是固執啊,高老先生這樣解詩。假如有個人在此,越國人彎弓張箭射他,他自己可以談笑風生地講述這件事;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自己跟越國人關系疏遠。如果是自己的兄長彎弓張箭而射人,那么自己就會落下眼淚來講述這件事;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兄長是自己的親戚?!缎≯汀吩娭械膽n怨,正是親近親人。親近親人,就是相互親愛。真是固執啊,高老先生這樣解詩?!?/p>
公孫丑說:“《凱風》這首詩為什么不憂怨呢?”
孟子說:“《凱風》這首詩,是因為父母過錯較小,《小弁》這首詩,是因為父母過錯較大。親人的過錯較大而不怨恨,是更加疏遠關系。親人的過錯較小而怨恨,是不可激怒的。更加疏遠,是不孝順;激怒了,也是不孝順。孔子說:‘舜是非常孝順的人,五十歲了還愛慕父母?!?/p>
【注釋】
1.高子:與孟子同時代但年長于孟子的一位學者。
2.《小弁》:《詩經·小雅》中的一篇詩。
3.《凱風》:《詩經·邶風》中的一篇詩。
4.磯:《集韻·微韻》:“磯,感激也?!北玖x為大石激水,水沖擊巖石。引申為激怒、觸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