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容我喘口氣-生活
想到這個話題是因為,久矣不知沉迷為何物的我,競也于不知不覺中成了“低頭族”,每天一睜眼就想開手機,入睡前也多半在看微信。微信使越來越多的人得以展示和表演自己的生活,同時“窺伺”他人的生活和情態。我覺得妙趣橫生,幾乎忘了紙上閱讀的感覺。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一篇新微文,美國教授鮑爾萊因大聲疾呼:“我們正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因為年輕人都沉溺于娛樂和社交網站……”他還聲稱對已無所不包、無所不控的數字時代感到恐懼,不知道技術還將往哪走,不知道后果會是什么,不知道人類遺失了什么。延續了數千年的知識、理性之傳統,也許就這樣結束了,剩下的只有娛樂和成功……
這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我不禁也感到心有戚戚:在這樣一種密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的數字化生存或日網絡包圍控制下,我們漸而失去的何止是傳統閱讀或學習方式?我們失去的或許是自我、人性及傳統意義上的溫情與快樂。一些人因沉醉于網上負面信息而自絕于世,也許只是極端例證;但越來越多的“低頭族”癡迷于熒光閃爍的屏幕,忘記了柴米油鹽、淡漠了老婆孩子,以及別的生活、娛樂方式,甚至社會責職,委實成為普遍現象。假如越來越多的人在每天關機時感到一頭霧水。甚至日趨感情淡漠,你會覺得這是個值得浮一大白的好現象嗎?
更糟的是,發達之至的“后現代”,并不能令人類特有的諸多功能也強化起來,相反卻使之日益削弱了。在一張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超級網絡面前,你還需要思索或創造什么呢?你也不再需要記憶什么,因為“美國國會圖書館甚至全世界都隨時隨地為你開放。你的想象力沒有了,聲光色電立體出現,目不暇接,互動式多媒體的表現方式太具體、太充分,留下的時空極為有限,越來越難找到想象力發揮的余地了。你的分析力下降了,答案都是現成的,一大批專家隨時為你破謎解題。你的消化力減弱了,潮水般涌來的信息把你淹沒,你成了只會在一條條岔道上尋找什么的流浪漢,成了只會對著一扇扇窗戶窺探的傻子,傳統文字所激發的意境和隱喻,大千世界的聲響、色彩和動感的體驗,或許也一并消失了……”這樣一幅圖景,究竟是值得我們歡呼還是憂慮?有沒有可能改善或揚棄什么?
很遺憾,我看不出在這神話般成熟的網絡面前,我們還有多少作為余地。或許只能為它的正面價值歡呼,而聽天由命地任由它的性子,聽憑它處置。它要帶你上天堂,你就高高興興地飛升吧;它要拽你入地獄,你就歡天喜地地下去吧
又或許,這一切都是現代人而非未來人的杞憂而已?
我們大概應該向越來越有靈性的超級網絡乞求:請走穩些,請盡量走正路,請不要武斷地將我們拖入過于陌生的世界。或者,請不要跑得太快,容我間或能喘口氣;至少,留一條容我需要時得以返回的小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