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韻:我的底氣來自于我付出過的努力-勵志故事
2023年下半年,中央電視臺時隔多年再次舉辦的主持人大賽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特別是2023年春節期間播出的總決賽更是引發廣泛關注。這屆大賽也的確涌現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優秀主持人。其中,尤以視野廣闊、選題精準、臺風穩健、被譽為“神仙中的神仙”的鄒韻格外亮眼,她憑借著一路上佳的表現眾望所歸般地獲得新聞類金獎。
鄒韻最開始進入人們視線,要回溯到她參加本次大賽前的2009年。那時正在讀大學的她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CCTV杯”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那時的她梳著齊肩短發、戴著黑框眼鏡,標準的女學生模樣,很青澀,但她是懷揣著夢想參賽的——她想通過比賽贏得冠軍,然后做同聲傳譯。理想很豐滿,現實也的確很骨感——她獲得了季軍,沒做成同聲翻譯。得之桑榆,失之東隅。她成為了一名央視駐外記者,起初負責旅游戰線的采訪。很快,由于英語方面的過人能力,她被調往做新聞事件的一線報道記者。于是,我們常常在央視的綜合頻道或新聞頻道看到她和眾位主播做連線,她也能夠迅速地把世界各地采訪到的新聞第一時間準確簡明地報道出來。
在新聞類9進6的半決賽中,這可謂是極其關鍵也是極其出彩的一場。而這場比賽,鄒韻的表現更是令人驚嘆。這場比賽要求選手進行“走出去”采訪。她在陳述中先是在臺上展示了一束金黃的水稻——那是她從非洲帶回來的雜交水稻。比賽開始后,整整有五秒鐘,她是靜默的。后臺幾個觀戰的選手一臉驚詫,但很快她解釋道:“就在我剛剛停頓的這幾秒鐘里,在非洲,可能就會有一個人因為饑餓離開這個世界。”原來,這是一個巧妙的陳述設計,既增加了故事的懸念性,又是合情合理的布局。吊起觀眾的興趣傾聽她的講述。這些水稻是袁隆平團隊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種植的。雜交水稻在非洲收獲了巨大成功。鄒韻講述道:“這些水稻不光讓我們牢牢地把飯碗端在了自己的手里,更讓中國從一個世界糧食的接收者,到國際糧食安全的保衛者。這是一群人的努力,是幾代人的堅持,更是一個國家的擔當。如今,雜交水稻還被印在了馬達加斯加最大額紙幣上,并被列入該國的國家發展國策。”如此溫情勵志的故事,在鄒韻落落大方的講述中,讓所有的聽者無不生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為了讓國際友人也能看懂,在采訪袁隆平院士接近尾聲時,鄒韻蹲下身子問他:“您為什么要在非洲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的話更加振奮人心:“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畢生愿望之一。”話音剛落,現場掌聲雷動。的確是這樣,這句英語不光現場的觀眾聽到了,我們的國際觀眾也聽懂了。最后鄒韻闡述道:“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非洲的孩子吃上袁隆平爺爺的米,我想我們要感謝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更要感恩那些面朝土地心懷世界的播種者們。”如前所述,這樣具有宏大視野又振奮人心的選題,加上她細膩親切溫暖的講述,令一眾評委、觀眾乃至對手們紛紛鼓掌點頭稱贊。
實際上,看過她一系列比賽的觀眾都知道,鄒韻只要在總決賽中不出現明顯的錯誤,她獲得冠軍就是眾望所歸了。最終結果也是這樣,但我們也會想問,鄒韻為什么會如此大方自信,半年來的比賽呈現出“一覽眾山小”的昂揚狀態呢?也就是說,她的底氣來自哪里?因為她不屬于站在臺上特別打眼的人,也不是科班出身,并且她是一名整整做了九年記者而不是主持人的選手啊!她在比賽的最后三分鐘闡述向我們揭曉了答案:“我的底氣可能來自于在過去的九年里,我的報道是我一條一條跑出來,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編出來,一場直播一場直播完成出來的。生命見證過多少真實,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我想就會有怎樣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