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的求職面試經歷回憶錄-職場故事
前話:
話說2年的創業過去了,隨著項目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弱,基于家庭的壓力,不得不暫停創業的步伐,回歸到找工作的路程。
于是,就有了這兩三個月長短性找工作的心得體會。
前前后后,三個月時間,面試了10家左右,這里就心情的回憶,花個八小時,一次性把所有公司寫完了。
以下為各家面試的歷程:
朋友推薦:
一大學同學推薦我到一個他舊同事的公司,職位是技術總監了,約了時間過去對方公司聊了聊,地址在體育西那邊,感覺聊的不錯。
而后歸家后,在QQ談薪水時似乎期望值有點差距,后來沒有繼續談下去。
后來過了3星期左右,對方公司覺得真想組團隊,于是4次到對方公司里聊,最后一次基本商定在試用15K,轉正18K;
可惜天不如人愿,就在第二天去當面確定的時候并商量其它細節的時候,故事有了轉折,投資人決定項目二次外包,項目團隊延后再組。
同時負責人用了另一個項目說先合作開發,然后說會說服投資人月底組隊,結果就給拖到了8月份,還是給放了飛機。
園匯和力方:
由于朋友推薦的那家,基本上被拖著,所以我很少投簡歷,加上可能由于我簡歷里寫著薪水低于15K勿擾,接下來的2周里,只有兩家面試:
一個叫園匯的,地址在天河區馬場路那邊,是個技術經理職位:去到的時候房子里只有幾張桌子和三個人,兩個男的和一美女,大體狀態是準備做園林項目的電子商務,某園林想走電子商務所以才決定開子公司去做這事,面試我的個技術總監,基本上沒啥技術,喜歡做管理,基本上聊的話題,就是問我需要多少人,開發周期多久等,然后緩存,orm也扯了點,主要是想確定我不好管理,專偏技術,這樣他的總監才能當的牢,我也表現了更偏技術的一面,聊的還挺愉快,最后問我薪水期望,我在紙上寫了15K,然后抬頭看了他一眼,他疑惑了一下,我就知道沒啥戲了,他只能說考慮,一周內有消息會通知,說明了看我簡歷的人沒看到我那行低于15K勿擾的信息。
另一個叫力方,地址在鳳凰軟件園的,是個技術總監職位:公司是做GIS相關行業的,面試我的是個開發人員+HR,前后聊了一個多小時,基本上技術和HR都覺的OK,薪資15K也沒問題,然后HR對我說,最后只要和副總再聊一下就可以了,結果人家副總在開會,等了半小時,還在開會,HR無奈讓我先回,剛好周五,只好說下周再約見副總,結果,下約無期。
幾個小事:
一個是好像是叫桌X公司打來的電話,是個開發經理職位,問了下我期望值15K,職位招聘寫10-14.9K,然后說考慮后再約面試。
另一個是好像叫樂天的項目經理職位,雖然發了郵件邀請面試,不過連個電話也沒打,加上面試的時間是周五或周六,估計是六天班制,就沒去面試。
有幾個是搜到我簡歷后主動打電話過來的,不過職位都是開發職位,就被我謝絕了。還有一個是游愛的,公司是搞游戲開發的,好像園子里還有它的招聘信息,不知道怎么的也看上我了。
優邁和聚星源:
大概是感覺面試的概率太小,于是經常性的調整簡歷,把薪資改成面談,去掉一些約束性文字,自我介紹信息也改成謙虛型的,結果很快就有了兩個面試:
優邁,地址在體育西路109號高盛大廈,是個開發經理職位,前臺MM是個冷美人,填了資料,還有一份心理測試題,基本是走路是走的慢還是走的快,是抬頭望天型,還是低頭思鄉型,沒事的時候是雙手交叉還是雙手放平,類似這類的。
寫了寫交卷后,等了一會來了另外一個人,從8樓被帶到11樓面試,來了2個技術人員,一個職位是屬于開發人員,另一名不清楚,基本上聊的話題,就是把我簡歷上的項目及項目的實現原理給詳細的介紹了一翻;第二個人聊到分布式負載壓力測試工具時,聊到了導出分析報表的問題,我說工具只負責產生壓力,詳情在性能的分析還是在要服務端上分析,對方說沒聽說過性能要到服務端分析的,還舉了LoadRunner負載測試后有報告,從沒告訴人家說性能還要跑服務器里分析。我只能呵呵,考慮到在這里反駁可能會不太愉快,畢竟是面試不是同事的技術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