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為想念-情感
電話鈴響。來電顯示是兩年前外出培訓時結識的同行小楊,我們曾同住一室,相處半月;號碼僅是當時為方便日后工作溝通而留,培訓結束便再無聯系。此時在長假期間找我,必定有事相求。急忙接聽,驚喜寒暄過后,我鄭重其事地問:有什么事,盡管說!可小楊一再說:沒事,只是想你了。僅一句,便讓我心生暖意。
當我正為時下這純粹的想念欣喜之時,小楊卻轉言:長假約十個朋友到你那兒旅游,能搞到景區免費門票嗎?我心一沉,原來想念是虛,求事是實嘛。基于僅是一面之識,我便在表示歡迎之后實話實說:現在門票卡得嚴,不太好弄!語氣中流露著為難。
誰知小楊卻開懷大笑:別著急,逗你的,知道你個辦事員沒多大權;假期值班無聊,突然想你了,過得好嗎?不由臉頰一熱,為自己的多疑;既而心頭一熱,為小楊的問候。那天,我與小楊聊了許久,從懷念培訓之緣,到日常工作之累;從生活境況,到未來設想。話語投機,相談甚歡。
一通電話的暢談,讓我再次感到一句“只是因為想念”,是多么的溫暖與珍貴。
許久未聯系的一位學生,突然來電。我竟一時聽不出他的聲音,想不起他的名字。當他調皮地說是“小超”時,我喜出望外,因為我已想念并尋找他許久。一起回憶了他曾令我頭疼、我曾讓他感激的往事;彼此問起了工作、身體和生活。末了,我再次置疑:真的沒事嗎?小超動情地說:偶爾從同學那里得知您的號碼,便迫不及待地打給您,只是想念您了!一句“只是想念您了”,只因那難忘的師生情。
出差第一天,妻子的電話便在睡覺前追來:你在干嗎?隨后女兒便搶了電話,喋喋不休地講著一天的開心事,最后甜甜地送上一句:我想爸爸了。我也酸酸地回上一句:爸爸也想你。妻子接過電話,簡單地幾句噓寒問暖之后,便掛斷電話。出差數日,天天如此。當我埋怨“沒事就別打了,長途電話多貴”時,妻子才吐露心聲:我和女兒只是想你嘛!一句“只是想你嘛”,只因那家庭的牽念。
父母年邁,遠在老家,唯有電話串起思念。有事沒事,便和父母互通電話,聽聽他們的嘮叨,報報我的平安,互訴想念。一日深夜,母親的電話來了。我心一緊,難道有事?誰知母親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夢到你小時候,突然醒了,就想和你通個電話。我們沒事,讓你擔心了吧?聽后滿是心酸。因為想念二老,我也久久難以入睡。一句“就想和你通個電話”,只因那濃濃的親情。
如今,還有誰會和你由衷地互送一句“只是因為想念”,怕是不多。聽慣了太多程式化、招呼式,甚至假惺惺的“想你了”,難免有些寒心、麻木,甚至開始懷疑情誼的真假:想你了,只不過是拉近情感、有事相求的引子罷了。
其實靜心想想:眾多同學里還有幾位時常聯系聚會?手機里有幾個號碼可以不翻電話本就熟練撥出?QQ里有幾位好友數次清理都不會刪除?突然變天、遇有災難會有誰讓你們彼此問候牽掛?肯定有,親人、愛人,朋友、網友,抑或其他。理由只有一個:你們會“只是因為想念”。而只有那些想念你的人和你想念的人,才能成為彼此一生中最重要、最值得珍惜的人,相互幫持、共同收獲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