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一壺老莊細細品-成長
不善飲酒,也沒有喝茶的習慣,那就泡一壺老莊細細品。
十多年前,到華中師范大學讀研究生,開始與老莊結(jié)緣。十多年的緣分,看來今生是分不開了。
老莊的思想,對我最大的震動是他打破了事物的界限,所謂“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種吞吐宇宙萬物的大胸襟和大氣魄,實在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那只“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讓我們對人世的榮辱得失有了一種透辟的超脫感。在那只大鵬的眼里,我們存身其中的這個星球,也不過是天地間悠悠滾動的一只小小泥丸,你還好意思去計較那些“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嗎?
泡一壺老莊細細品,品著品著,你就會突然感覺,你的眼睛變亮了,你的心變清了,你的懷抱變開敞了,你的身體變輕盈了。很多時候,痛苦緣于一個人眼界的狹隘。一旦像莊子那樣,打破事物的界限,你的眼界會豁然開朗。
但人是一種非常固執(zhí)的生物。我們習慣緊盯著某些東西,就是不放手。有些東西,我們得不到,會痛苦;得到了,會空虛。個中緣由,恐怕在于這些東西其實與靈魂無關(guān)。泡一壺老莊細細品,我品出了我的靈魂真正需要的那些東西。那些東西不會抬高我的身份,也不會增加我的物質(zhì)財富,但會讓我獲得靈魂的安寧。一個人內(nèi)心的安寧才是最重要的,它不需要你用金錢去購買,它也與你的社會地位無關(guān)。泡一壺老莊細細品,人會慢慢沉浸到那種內(nèi)心的安寧,那種夕陽余暉般溫暖的安寧感。人沐浴著這種安寧的光輝,那真是一種美麗的幸福。
痛苦是自己找的,幸福是自己品的。就像靜下心來,泡一壺老莊細細品。海明威有句名言:“減去你心靈的脂肪。”日日泡一壺老莊細細品,你真的可以慢慢減去你心靈的脂肪,你的人生,會變得越來越簡單,也越來越清澈。這份簡單的清澈,這份清澈的簡單,也許表面上看來,水瘦山寒,有份蕭瑟的感覺,但其實不然。就像蕭瑟的冬天,荷塘里一片斷梗殘荷,看來凄涼滿眼,但殊不知,泥土里,白白胖胖的蓮藕,正日漸豐腴。所以在莊子的文章里,寫到那些達到“坐忘”境界的人,也許表面上看起來,“身如槁木,心如死灰”,沒有一線生機,但事實上,那靈魂里的鳶飛魚躍與四季活潑的節(jié)律正相吻合。
老莊是注重心靈境界的學說,所謂“內(nèi)圣”,與儒家的“外王”,恰好可以互相補充。我們做人,自然應(yīng)該“儒道兼綜”,既要承擔一個人的社會責任,亦要注重一個人的靈魂的安寧。從根本上說,一個人不能獲得內(nèi)心的安寧,方寸已亂的時候,他是很難好好履行一個人的社會責任的。老莊特別強調(diào)一個人在紛擾世事中靈魂的安寧。即使世事擾攘如棋局,他也會始終虛懷若谷,深根寧極。正如《繕性》中說:“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泡一壺老莊細細品,一顆浮躁動蕩的心靈,會慢慢寧靜下來。當年嵇康在刑場上,亦能不動聲色,“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那種內(nèi)心的定力,實在是令人震撼。一個人能從老莊中獲得一顆“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淡泊寧靜之心,這個人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無論入世出世,他都會成為世間的楷模。
讀研究生時,恩師譚邦和教授讓我編譯一本《莊子選讀》,作為中學生的啟蒙讀物。很長一段時間,我天天坐在空無一人的寢室窗口,抄寫《莊子》原文,查工具書,查各種《莊子》的注解本,精心翻譯選文。窗外鳥聲啾啾,似與我作伴。那時我沒有電腦,全部靠手寫,所有原文、注釋、譯文,全部工工整整抄寫在方格文稿紙上,有時寫得手酸,中午吃飯時勺子都拿不動。到交稿時,稿子厚厚一疊,裝滿一個大號的塑料袋,自己都被嚇了一跳。恩師看了我抄寫的稿子,也禁不住夸獎我,抄得真工整。
那段抄寫、翻譯《莊子》的歲月,成為我人生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有了這段經(jīng)歷,我真的懂得了什么叫“寵辱不驚”。一個人靜靜做自己愛好的事情,慢慢做,慢慢做,最后成果往往令自己都吃驚。
泡一壺老莊細細品,人生可以慢慢來,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