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舉托起大愛-情感
善,不分大小。最簡單的善良每個人都能做到,就像一粒米、一塊煤,都飽含著人間的真情暖意。
一個人的心靈,如女人的皮膚,是需要不斷滋養(yǎng)的,要補水要防曬,也要以內(nèi)養(yǎng)外,而善行,是最好的護膚品,因為善意,總是閃著動人的光澤。你做的每一件善良之事都是一粒耀目的珍珠,你行善的一生,定會串出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鏈。
常常感念那樣的情形:鳥兒懷著感恩的心在地上啄著米粒兒,每顆米粒都是善意的,鳥兒來不及說謝謝,只是把自己的頭,降得一低再低。我想那些米粒一定會在鳥兒的心里發(fā)芽,會開出花來。
母親就是那樣的一只鳥兒。小時候家里窮,母親在深秋的時候,總是出去“撿地”,“撿地”就是去地里撿拾農(nóng)人秋收后遺落在地里的糧食。每次母親都要走遍好幾十里的地,背回來半麻袋瘦瘦的豆桿兒,脫了皮,最后能收獲一海碗那么多的黃豆。母親一點點地積攢著,用它給我們換豆腐吃,那是兒時我們所有的營養(yǎng)來源。
我永遠(yuǎn)忘不了,母親篩豆子的情景,她把每一粒豆子都當(dāng)成了珍寶。有一次,我看到她匍匐到地上,不停地在柜子底下伸手夠著什么,后來才知道,她在找一粒和她捉迷藏的淘氣豆粒。
就是這樣無比珍愛著糧食的母親,卻做了一件令我在當(dāng)時有些無法理解的事情。
那天,家里來了一個乞丐,是一個上了年紀(jì)的老人,骨瘦如柴,走路直打晃,讓人不免擔(dān)心,如果風(fēng)再大一點,就會把他連根拔起。
他向母親討些吃的,母親慷慨地讓他吃了一頓飽飯。最后還不可思議地從裝黃豆的口袋里舀出一碗豆子,放到了他的袋子里,對他說:“路過豆腐坊的時候,自己換碗豆?jié){喝吧,你太缺營養(yǎng)了。”
乞丐老淚縱橫,他知道,自己眼前的人間,因為那些黃豆粒,又重新升起了溫暖的煙火。
善,不分大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兒,都可以鍍上善的光輝。
母親總是勸我,別總是跟路邊起早貪黑的小販討價還價,走路的時候順道幫著推一把上坡的人力車,給賣烤地瓜的老人零錢,別用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讓他惶恐,把錢遞到乞丐手里,而不是扔給他……
這是最簡單的善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在我所處的礦區(qū)流傳著這樣一個久遠(yuǎn)的故事:
一個老礦工,為了救一個年輕的礦工被砸死了。那個年代,根本沒有死亡賠償,礦上只給了微薄的一點撫恤金。老礦工家里有妻兒,還有一個上了年紀(jì)的老母親,每日里提心吊膽地盼著他平安歸來,卻終于還是沒能躲過這個劫難。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沒了,家也就塌了。
從那天起,每個升井的礦工,都會挑一塊兒閃閃發(fā)亮的煤,藏到衣兜里。路過老礦工家里的時候,隨手扔進院子里。日子久了,那里慢慢地攢了一堆煤。
我愿意將那堆煤稱作善良的火山,那一塊塊煤就是礦工們的一顆顆心。
作家毛志成曾經(jīng)說過,人生的一個高境界,就是做一個生動的人。我想,這份生動里面,善良是斷不可少的吧。
善良,往大了說是人間大愛,往小了說,就是一粒米、一塊煤。一粒米,雖不及珍珠璀璨,但它飽含暖意;一塊煤,雖不及金子奪目,但它充滿熱情。
如果你選擇去做一粒米,那么一定要吸足夠多的陽光,飲足夠多的露水,讓自己飽滿。如果你選擇去做一塊煤,那么一定要攢足夠多的熱量,聚足夠多的沉默,等待有朝一日,厚積薄發(fā)。
只愿這人間,多一些那樣的米粒,多一些那樣的煤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