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的由來-熱讀
眾所周知,病入膏肓的意思是指病到沒有辦法救治的程度,引申為事情完全沒有辦法挽救了。病入膏肓是指什么病呢?膏肓又指什么呢?
《左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晉國的晉侯夢見一個厲鬼在那里一邊跺腳跳躍,一邊用手拍打自己的胸膛。厲鬼對晉侯說:“你殺死了我的孫子,實在是不仁義,我已經在上天帝王那里告了你的狀!”邊說邊把大門、內堂的門都打破了并跑進了晉侯的屋里。晉侯很害怕,就躲進了寢室里。厲鬼立刻打破寢室門,沖了進來……
晉侯驚醒后就把巫師找來解夢。巫師說:“這夢昭示著晉侯您吃不到新麥子了,命不久矣!”晉侯聞言郁郁不樂。
恰逢晉侯重病在身,請求秦國給予醫療支援,秦國的國君派遣一個名字叫緩的名醫來給晉侯治病。緩還在去往晉國的路上時,晉侯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他的病化作兩個小人兒。這兩個小人兒在那里商量說:“秦國來的這個緩可是個好大夫啊,我們怕是要被他傷害了,這下可往哪里逃啊?”其中一個說:“我們跑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待在這個地方,緩又能把我們怎么樣呢?”
緩到達晉國,珍視了晉侯,說:“你的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是針刺達不到、藥力也達不到的地方,沒法治了。”雖然沒能治好自己的病,但晉侯還是給了緩一筆豐厚的診金,讓他回國了。
后人認為膏是指心尖脂肪,肓是指心臟和隔膜之間。疾病到這個地方有沒有救呢?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很少有用膏、肓來說明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論述,而多是從臟腑、陰陽、氣血等角度來說疾病的危重程度。
認為病在“膏之下,肓之上”就沒法救治的說法,還有待于進一步論證:從現代醫學來說,在心尖脂肪之下、心與隔膜之間位置之上發生的疾病是可以救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