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的禮物-情感
讀中學時我開始叛逆,總嫌大人們不理解自己。父親送給我的14歲禮物是一本《簡·愛》,因為父親覺得我肯定會喜歡這樣的故事。我確實喜歡,卻恨他不了解我早已讀過、買過。我賭氣拿出另一本,淡淡地說:“我已經有一本了。”至今我還記得父親眼中驟然暗下去的小火花。那時的我真是可惡啊!
我一直有一個心愿,想和父親談談我的青春期,可惜還沒等到合適的時機父親便已去世,我永遠無從知道在父親心里少年時的我究竟有多乖張。那兩本《簡·愛》我一直藏在書櫥里不敢拿出來,我接受了父親的禮物,卻錯過了他付出的愛心。我開始收集各種版本的《簡·愛》,我想告訴父親:“您送給我的禮物,是我一輩子都喜歡的東西,謝謝!”
后來我開始有了愛情,除了花前月下、甜言蜜語之外,還得有貼心的禮物。有的人不斷收禮還嫌禮物不夠好、不夠貴重;有的人不斷送禮,卻總也送不到對方的心坎兒上,雙方付出和所得不平衡,久而久之,感情的天平也難免傾斜。
少女時代最恨的一件事就是不喜歡的人向我示愛,覺得既屈辱又麻煩,弄不好還成了大家眼中的笑話。記得一位男生和我玩得好,我大大咧咧地和人家去看電影、參加舞會。可是這男生以為這些是戀人才會一起做的事,于是對外宣稱我是他的女朋友,還拿了禮物當著好多同學的面送給我。禮物是一把吉他,我并不會彈,他的理由是:“我把最心愛的吉他送給你,我想彈的時候就向你借,一輩子向你借。”聽起來挺浪漫,可我一聽血就往腦袋上涌,吉他接都不接,直接說一句:“神經病啊,誰要你的破吉他!”站起來就走,一點兒面子也不留給人家。好好一份愛的禮物被自作多情的他和年輕氣盛的我弄成一個解不開的心結。大學4年我們再沒說過話,畢業五六年后再見面時,說起這事才覺得好笑。
以感恩的心態面對別人的愛,這是我很多年后才學會的事,而且直到現在做得也不是很好。經常苛責身邊的人這不好那不好,卻沒有看到他們的付出,這也許是人的一生都應該不斷學習的感情課程。
我還有過一段極短暫的戀愛,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是個錯誤,我還沒來得及體味愛情的甜蜜便草草收場。那個男生也浪漫,挽回不成也不強求,還送分手禮物給我,是一個漂亮的瓷器擺件。他說:“如果想起我的好就請你回來,我會一直在原地等著你。”我不好意思太小氣,只得半推半就收了。回到宿舍,左看右看不順眼,直接扔到垃圾堆又覺得暴殄天物,正站在那兒猶豫,搞衛生的阿姨說:“咦,這個東西好漂亮。”我趕緊塞給她說:“送給你了。”掉頭就跑,覺得卸下了一個好大的負擔。
若干年后,那個男生還給我寄過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你若無悔,我亦無憾。”想來這真是個比我更早懂得愛情的男孩,不強求,不記恨,早早就知道了愛情的真諦,很值得我學習。
一路錯過許多愛的禮物,也不斷接受著新的禮物,我就這樣走過青蔥歲月。現在想來,無論是否合時宜,我都無比感謝這些錯過的禮物,它們教會我感恩,教會我寬容,教會我更好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