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昏君和改革大臣-視野
幾個昏君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屢出昏君。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最愛干的事,就是調戲婦女、做買賣和玩打仗。他微服上街調戲婦女,后宮三千佳麗不夠,還出去干這個。
他還在宮里開店做買賣,手里掂著一塊肉,說3。3斤,你上秤稱絕不差的。皇上整天干這個,熟練工了。
玩打仗的時候,他給自己改名叫朱壽,自封為鎮(zhèn)國公、威武大將軍、大都督。在教場上,1000多名將士刀出鞘,弓上弦,圍著一個被俘、綁在馬上的蒙古將領,他沖進去,一刀把那人的腦袋砍下來,以證明皇上玩過真刀。
明武宗死后,繼位的世宗是一個道士,整天在宮里煉丹,一年光煉丹用的燃料就要20多萬兩白銀。世宗服用仙丹,汞中毒死了。
世宗死后,穆宗即位,穆宗還不錯,可惜短命,在位只有7年。他死后,神宗即位,就是萬歷皇帝。神宗可真神啊,就干一件事——數(shù)錢,整天盤腿坐著數(shù)錢。神宗皇帝好像一輩子就出過一回紫禁城,即上昌平十三陵看看自己的墳地。他一看修得挺好,在地宮里開了一個宴會慶祝一下就回來了,繼續(xù)數(shù)錢。他在住的宮殿后頭挖了一個大坑,埋上300萬兩銀子。每天晚上,他讓太監(jiān)攙著他到坑邊兒看看,不然睡不著覺。最后,銀子全讓太監(jiān)偷光了。
那時候,明軍與后金努爾哈赤打仗,國庫里沒錢,大臣請皇上掏錢。皇上說:“給國家打仗,憑什么讓我掏錢?我不掏!”大臣說:“這江山都是你的。”皇上說:“江山我沒看見,銀子我看見了。”
神宗死后,兒子光宗即位。他登基后第一道詔書就是選美女,選了8個美女,29天后駕崩,連年號都沒來得及改,創(chuàng)下了太平時期短命天子的紀錄。
光宗駕崩后,兒子熹宗即位。熹宗是一個杰出的木匠,據(jù)說皇上坐的椅子、睡的床全是自己做的。他曾經(jīng)做了一個屏風,讓太監(jiān)拿到前門外賣,1萬兩銀子,不許還價。當然不能說是皇上做的了。一個小時后,太監(jiān)就把1萬兩銀票給拿回來了,這說明熹宗的屏風做工精湛,值這個價。
據(jù)說原來中華門后邊有一座關帝廟,當然現(xiàn)在都拆了。那關帝廟里的關帝,就是明熹宗親手做的。所以他在位的時候不理朝政,整天做木匠活,太監(jiān)魏忠賢趁機專權。
明朝中后期以來,王振、劉瑾、魏忠賢這些大宦官相繼專權,這是朝政日益腐敗的體現(xiàn)。東漢、唐、明3朝,宦官專權最甚。魏忠賢專揀皇上做活兒的時候跟他奏事,皇上很不耐煩地說:“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朝政關我什么事?床頭柜還沒做好呢,你看著辦吧。”
這樣,魏忠賢獨攬大權。皇上是萬歲,魏忠賢稱九千歲,跟太平天國的“東王”楊秀清一樣。朝政腐敗到這個程度,就爆發(fā)了農民起義。
張居正改革
明朝中葉,貴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全國納稅的土地,約有一半為大地主所占,但他們拒不繳稅,嚴重影響了國家的收入。同時,蒙古、女真時常入侵邊塞。加之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接二連三地發(fā)生。明王朝處于危機四伏的境地。
明穆宗在位的時候,大學士張居正因為才能出眾,得到明穆宗的信任。穆宗臨死前,遺命張居正等3個大臣輔政。明神宗即位不久,張居正成了內閣首輔。為挽救明朝統(tǒng)治的危機,他從內政、軍事、水利、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了整頓。
他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在內政方面,他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張居正創(chuàng)建了“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詔令的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提高內閣實權,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選用并提拔支持變法的新生力量,為推行新法做了組織準備。
在軍事上,為了防御女真人入侵邊關,張居正派戚繼光守薊門,李成梁鎮(zhèn)遼東,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了“敵臺”3000余座。他還與韃靼俺達汗之間進行茶馬互市貿易,采取和平政策。從此,北方的邊防鞏固了,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韃靼沒有發(fā)生過大的戰(zhàn)爭。萬歷七年(1579年),張居正又以俺答汗為中介,代表朝廷與西藏黃教首領達賴三世建立了通好和封貢關系。在廣東,他派兵剿滅了惠州府、潮州府、瓊州府的叛亂,這對安定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生產正常進行,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在水利方面,萬歷六年(1578年),張居正推薦、起用河道都御史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并兼治運河,很快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萬歷七年(1579年),河工告成,河、淮分流。黃河得到治理,漕船可直達北京。
在經(jīng)濟上,整頓賦役制度、扭轉財政危機,這是張居正改革的重點。他認為賦稅的不均和欠額是土地隱沒不實的結果,所以,要解決財政困難的問題,首要前提就是勘查各類土地,遂于萬歷八年(1580年),下令清查全國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礎上,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
張居正的全面改革,旨在解決明朝200余年發(fā)展中積留下來的各種問題,以鞏固明朝政權。改革不免觸動了相當數(shù)量的官僚、縉紳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自然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對抗。萬歷十年(1582年),張居正積勞成疾,旋即病死,反對派立即群起攻訐。張居正成了改革的犧牲品,家產被抄沒,家屬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