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語,心之輝-人生
站在大學講臺上,她口若懸河,引經據典,洋溢笑容的臉上迸發出毋庸置疑的自信和從容,驅散了聽障學子們心中的烏云,融化了淤積在他們靈魂深處的堅冰。許多人禁不住產生疑問,她是如何取得如此驕人成就的呢?
2歲時,天真爛漫的她在一場醫療事故后,失去了聆聽世界的機會。聽不見別人說話,她急得哇哇大哭。痛苦自責的父母抱著她四處求醫,仍然不得不面對“右耳完全失音,左耳有一點點聽力”的殘忍結果。在醫生的建議下,父母給她買來了助聽器,才使她借助微弱的聽力,重新連通了世界。
小學階段,她害怕別人異樣的目光,從來不和同學們說話和玩耍。老師講課,雖然她聽不清聽不懂,也從不發問,膽怯和不安造成了她的成績很差,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的她開始遲到、逃學。
為了培養她的自信心,父母親開始給她補習課程,但受聽力影響,一個聲母2個月才學會,韻母學習更費勁。一想到她未來的人生,父母擔心不已,只能趁節假日輪番給她補課,她的學習成績漸漸地從倒數第一變成了全年級的中等水平。
有一天,同學們發現了她助聽器的方匣子,不顧她撕心裂肺地哭泣、阻攔,一個個爭先恐后傳看過后,一個同學竟然把助聽器扔到地上狠狠地踩,并且扔到水溝里揚長而去。她撈起助聽器的那一刻,整個人像掉進冰窖一般。回家后,任憑父母和老師再三勸說,她再不到學校去了。母親一邊落淚,一邊勸她:“世界都是向強者低頭,你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出路。”
從那時起,她的心里有一個強烈的意愿,不讓母親再為自己傷心流淚。再次坐在教室里,她一邊依靠助聽器,一邊學會了讀唇語,更大膽地和人交流。上課時,她總是目不轉睛盯著老師的口型“聽講”,回家以后,還花成倍的時間復習和預習。她還定下一個目標,不完成每天的作業不休息。克服辨音、發音等重重困難,她練就了依靠雙眼看課的本領,學習成績穩步上升,并如愿以償考上了武漢大學,結束了本科和碩士學業,又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09年,她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面對琳瑯滿目的就業市場,她卻想當一名教師,希望用自己的辛勤幫助更多的聾人走向成功。可她心里清楚,助聽器并不能把她變成一個聽力健全的人。人多的地方就無法聽清楚,洗澡、理發很多時候不能帶助聽器,會遇到溝通障礙,便將全部精力用在讀書寫作之中。
在一次學習交流會上,她無意間了解到我國聽力語言障礙者竟然有2780萬之多,他們因聽障無緣進入大學學習,為就業困難而煩惱。那個當教師的念頭再次從她內心里迸發出來,她便把重點放在研究手語,探索聾人的語言教育問題上。星期天和節假日,許多同學到公園看景,去商場購物,她卻到福利院與聽障人員零距離接觸,切磋、交流手語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實踐中體會到,聾人的手指是有靈魂的。手語不僅是一個非常實用、特別美好的語言,還可以讓她增加表達能力,獲得更多的信息。面對高薪聘請,她毅然決然選擇了中國西部唯一的聾人師范教育專業——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特殊教育系,開啟了三尺講臺“唇語手耘”的特殊人生。
她就是鄭璇,不但精通漢語、英語、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等4種語言,對手語動作、教學環節融會貫通,而且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針對聾生的“三位一體”培養體系,將手語課和語文課溝通與交往課融合到教學創新之中,搭建起了一條精準、便捷、高效溝通的橋梁。桃李滿天下的她,獲得2023年“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有人追問鄭璇推開夢想之門的秘訣,她自信地說:“人生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許多時候,跌倒的方向,距離成功已經不遠,你若雄起,必將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