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父親-人生
太宰治的自畫像
看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女兒太田治子寫的追憶錄,讀完,我嘆口氣,因為書里提供的材料,不是一手的,支撐力較弱……這不能怪她,她是一個私生女,又是遺腹子,在她未出生時,太宰治就自殺了。所以,這本追憶錄的主要內容是:她母親的零星記憶,太宰治的作品中與她母親相關的部分,他們的通信以及她自己的大量推理。“我覺得”“可能”“或許”“大概”“我想”串聯起了整本書,那不是紀實,而是被揣測得近乎虛構的東西。這種代表著主觀判斷的詞,使我無法找到落腳點,也不敢作為佐證材料使用。
這本書觸動我的,與其說是內容,莫若說是一種尋父心切的情緒。
它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紀錄片,講的是路易斯·康的兒子的尋父之旅。路易斯·康是我特別偏愛的一個建筑師,我一直都留心收集他的資料,在尋覓的過程中,我找到了這部紀錄片。
這部片子的主角,是路易斯·康的兒子,他出生時路易斯·康已經61歲。路易斯·康是個工作狂,偶爾忙里偷閑時,會開車來看他和他的母親,逗留至半夜。在這個兒子11歲時,路易斯·康心臟病突發,猝死在紐約的一個公廁里。這個兒子對父親的印象是模糊的,所以,在他成年之后,他就一次次地去找父親的親戚、同事、合作伙伴、前女友,飛到世界各處,徜徉在父親的建筑作品里,在父親澆筑的水泥地上狂奔,撫觸父親打造的柱子,瞇著眼感受那美妙光影……他懷著偵探般的好奇心和耐心,一點點地拼湊出父親的形象,在腦海里,重建一個完整的父親。
就像太田治子,熟讀了父親的書,時不時拈來一段,分析出種種深意。作為兒女,他們是藝術家的肉體果實,而這些小說、建筑,才是大師們用全部心力孕育出來的精神兒女,后者比前者更深刻地攜帶著他們生命的印記,也是他們靈魂在世間的留痕。藝術家未必是塵世子女的好父親,卻都是精神兒女的好父親。
回憶錄的類型以執筆者的身份來分,可以寬泛地分為兩種:一種是關系密切的家人、伴侶寫的,偏重生活細節的堆積,鮮活而情感充沛;一種是藝術同行或研究者寫的,落筆的角度會偏向作品分析和美學認知。但是,如果是這種沒有和父親長期生活過的兒女寫,當直接經驗和感性體驗都不足時,就可能會混合疊加這兩種寫法。
大師們都沒有完美地履行俗世的責任。但是,對一個藝術家,從私德的角度去審判,并非我的寫作目的。
比如路易斯·康,他貴為一代宗師,卻從未向商業低頭,而在所有藝術門類中,電影和建筑是社會化程度最高、必須要大量財力和社會資源支持的。也因為這種不屈服,路易斯·康的一些作品不能進入實操層面,也使得他這樣一個杰出的建筑師在商戰中落敗。當他落魄地倒斃在公廁時,還背負著幾十萬美元的債務。他不是“渣男”,事實上,他近乎苦行僧,吃睡都在辦公室和工地,他把自己燃燒殆盡,全身心地獻祭給了美。他創造的空間,就像被神的手指點過一樣美。他愛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用他制造的光影之美,讓每個走進他的空間的人,有置身于天堂之感。
路易斯·康的兒子一路苦苦尋訪,找到當年和他父親合作的那個孟加拉國的建筑師,他們并立在路易斯·康最后的作品里。在那座巨大的建筑中,肉體上的兒子,仰望著父親精神的兒子,聽見那個孟加拉國建筑師說:“你的父親愛所有的人……而當一個人愛所有的人時,他往往看不到離自己最近的人……”
說起來,太宰治和太田靜子的肉體女兒,是寫追憶錄的太田治子,但他們的精神女兒,卻是太宰治以太田靜子的日記為母本結出的文學果實——《斜陽》。有一天,我收拾爸爸的書柜,竟然翻出了這本《斜陽》,20世紀80年代的書,封面是簡單的色塊和人物的剪影,談不上裝幀精美,紙頁也早已發黃。我慢慢地看著,發現在79頁處,書頁是粘連的,爸爸根本就沒有讀完它,他是只讀了幾頁就不感興趣嗎?我的爸爸是個斗志昂揚、不服逆境的人,估計不會喜歡太宰治這種頹廢糜爛、沒落貴族的情調。
爸爸愛買書,且會在扉頁上做標注,這本《斜陽》上標注的是“1981年11月2號,購于新華書店”。爸爸當時在御道街上班,彼時南京只有新街口的一家新華書店賣爸爸最喜歡的外國小說,這本書可能是他利用午休時間逛書店時順便買的。
如果爸爸還在,我能和他討論這些嗎?告訴他,我雖然在他身邊長大,心里卻始終和他有隔膜。這些隱秘的精神牽連、血液里的傳承,似乎比血緣更讓我覺得親切。他的那些舊書都是20世紀80年代的版本,開本小,散放在整齊、簇新的新書里,格外有落魄相。我把它們整理好,放進小小的藤編書架里,它們和那個半舊書架的色調很協調。
我就這樣任它們在墻角里沉淀出暮色般的書影。
解讀太宰治女兒的追憶錄,無意中也成了我的尋父之旅。
寫著寫著,我突然想起來,小時候,爸爸很喜歡我給他唱一首歌。我模糊記得有“不怕風雪要去找爸爸”的歌詞,在網絡上找了半天,原來是《咪咪流浪記》的主題曲。我一邊寫文章,一邊反復放:
落雨不怕
落雪也不怕
就算寒冷
大風雪落下
能夠見到他
可以日日見到他面
任何大風雪也不怕
我要我要找我爸爸
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
我的好爸爸沒找到
若你見到就勸他回家
你要看見他,就讓他回家。讓他回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