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讀書習慣和人格有什么關系-人生
你喜歡讀言情小說、科技文章還是傳記文學?這可能不僅僅是隨心的選擇,而是與你的性格有關。研究表明,不同性格的人,偏好的閱讀類型也不同,我們可能天生就對某些特定類型的書更感興趣。
研究發現,漫威、DC粉可能比“追番”少女更開朗。喜歡讀日本二次元漫畫和漫畫小說的人往往非常內向,較為保守,也比較隨性散漫;而相比之下,喜歡讀美式漫畫的人更開放,也會外向一點。
喜歡宗教題材、科幻小說、自我提升類和南美文學這四種讀物的人,情緒通常比較穩定。其中,喜歡讀宗教題材的人性格保守,但同時也非常有親和力,偏外向;喜歡讀科幻小說的人則不同,他們要內向很多,但更具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言情小說和青春文學愛好者可能真的比較情緒化,但喜歡讀回憶錄的人也是。
喜歡讀尼采和海德格爾的哲學咖們,最愿意去探索自我、探索世界。另外,與喜歡讀科幻小說的人相像的一點是,他們也比較內向,但可能喜歡和人爭辯。
福爾摩斯迷可能也具備偵探式的嚴謹認真。喜歡讀推理小說的人,責任心較強、保守、情緒比較穩定,但是不太隨和。
雖然諷刺、幽默讀物經常被分在一類,但其受眾可能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喜歡讀幽默內容的人比較外向,有一定的責任心,但喜歡諷刺文學的人則完全相反。
另一項研究也指出,不同主題的文娛內容能夠反映人們的不同性格。具體到書籍的選擇,喜歡讀言情小說、時尚雜志等大眾讀物的人,往往較有親和力,性格溫柔;而那些富有創意且聰慧的讀者,可能比其他人更傾向于選擇文藝審美類讀物,比如詩歌、文學和人物傳記。
閱讀類型不僅是我們人格的映射,同時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人格。
閱讀文藝作品,例如小說等虛構文學,可以為人格發展帶來獨特的、積極的改變,包括提高人們的共情能力和心智理論能力。
虛構文學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小說引導我們去探索書中角色的想法和感受,獲得社會交往經驗,提高我們的共情能力。
虛構文學還會引起暫時的人格波動。在閱讀小說的時候,我們像是坐上了“情緒的過山車”,被其中跌宕起伏的情節牽動著,和主角同悲同喜。這些情緒不再只是主人公的情緒,同時也是我們自己的。而在人格系統不穩定的前提下,這些內在的、強烈的情緒體驗就有可能讓我們的人格結構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閱讀小說,真的可以幫助我們積累社會交往經驗,并且影響我們的人格塑造。年輕時多閱讀好的小說,是我們實現自我養育的途徑。
另一方面,選擇閱讀一些非虛構類型的內容,例如科普讀物、哲學或學術文獻,則會強化人們的邏輯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會讓人變得更嚴謹、更善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