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牛也是風景-勵志人物榜
2004年,于敦德為自己的圖片博客起了一個名字“圖牛”,他說自己喜歡牛,敦厚老實,踏實能干,希望自己能像牛一樣工作,他沒想到的是,這個一時靈光閃現想出的名字,日后竟為他帶來了數億財富。
東南大學畢業后,于敦德意識到自己創業經驗不足,便決定替人打工積累經驗。2004年,他加入博客網,親眼目睹了Web2。0的崛起與沒落,博客網的起起落落告訴他,創業型企業業務模式一定要單一,把一項業務做扎實最重要。2005年,他加入另一個初創型公司育兒網,并很快幫育兒網做到了行業內網站第一名,但于敦德卻感覺育兒這個行業不應該是七尺男兒的最終歸屬,于是再次選擇了離開。
此時,經過兩年磨礪的于敦德感覺自己有了創業的實力,他開始尋找創業方向,但是,在調研了許多項目后,他仍然舉棋不定。無聊之余,他打開博客,突然,博客上自己在全國各地拍下的照片讓他眼前一亮,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了旅游業,酷愛旅游的自己為什么不干這一行呢?他立刻進行了市場調研,得出的結論令他驚喜,2006年的中國旅游市場有著1萬億元的總規模,并且每年保持著10%的增長速度,這讓他下定了決心。
2006年10月,25歲的于敦德跟幾個伙伴一起創辦了途牛網,為了與旅游主題契合,他把“圖牛”改成了“途牛”。
網站建成后,于敦德開始完善景點庫,他帶領幾名員工用了大半年時間添加了4萬多個景點信息,這為途牛網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景點系統完成后,于敦德面臨著一個重要選擇,是做社區網站提高流量賣廣告,還是通過賣旅游產品直接賺錢?經過仔細的分析和以往的從業經驗,他選擇了后者,理由是:賣旅游產品發展空間大,并且內容容易放大。
隨后,途牛網正式展開運營,于敦德與旅行社合作,把旅游路線搬到網站上,為旅行社提供旅游路線預訂服務,驢友跟旅行社簽訂合同后,途牛網從中提取一定服務費。跟攜程、藝龍等賣酒店、機票產品不同的是,途牛只賣旅游線路;跟傳統旅行社的區別在于,他們是以“網站+呼叫中心+旅游線路”的方式展開業務。這就是于敦德為途牛網尋找到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當時在線旅游剛剛起步,占整個旅游市場的規模也不大,跟酒店、機票預訂等旅游產品相比,旅游線路產品預訂的競爭壓力會小很多,這讓于敦德看到了更多希望。
2008年,由于經營方式獨特,服務質量上乘,途牛網的市場開始擴大。與此同時,途牛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引來了投資商的關注,途牛網獲得200萬美元融資。拿到資金,于敦德的一系列設想終于得以實現,他開始升級呼叫中心,并花大力氣培訓員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2009年,途牛網開始設立自己的旅行社,直接跟消費者簽合同。這一年網站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銷售額度呈現300%的年增長速度,于敦德又借機收購了一些旅行社,并不斷開發新的旅行線路。
業務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不菲的效益,2010年途牛的銷售額達到了4億元。2011年4月,公司又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投資,途牛的員工已經上千,注冊用戶上升至50萬,于敦德信心滿滿地說,2011年公司的銷售額預計可達到10億元。
雖然發展很快,但于敦德并沒有半點懈怠,他說:“80后創業不容易,失敗率很高,我希望途牛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成為旅途中永恒的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