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的悲慘一生-人生
有句玩笑話是這么說的:一只鵝如果活在匈牙利,恐怕幾輩子都不會想再投胎做鵝。此話不假。
網上曾經盛傳過一個批判中國人“極端飲食”的帖子,舉例甚多,包括生吃猴腦、生烤鵝掌、活叫驢、風干雞、鐵板甲魚、活燜鱉、醉蝦、三吱兒之類的。
這類殘酷美食曾經名噪一時,令美食老饕們趨之若鶩,成為品位的象征。但由于制作方法殘忍,在今天這個倡導人道主義的社會,已經逐漸絕跡了。其實這類頂級的殘酷美食遍布世界各地,又豈是中國人的專利。
富人們坐在金碧輝煌的高級餐廳,尊貴地享受著這些美食,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背后血腥真相,顯得何其諷刺。真相的揭露,是讓你選擇充耳不聞,還是放下手中那猶如屠刀的刀叉?
有句玩笑話是這么說的:一只鵝如果活在匈牙利,恐怕幾輩子都不會想再投胎做鵝。此話不假。鵝肝是法國大餐中的頂級美食,口感細膩入口即化,昂貴的價格更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但是法國卻不是鵝肝生產的第一大國,因為其殘忍的生產過程引起了法國國內動物保護組織的強烈反對,因此擁有悠久養鵝歷史的匈牙利就成了生產鵝肝第一大國。
鵝肝的生產過程到底有多殘忍呢?估計看過的人再不會對這個美食那么趨之若鶩了。
一只出生在匈牙利的鵝,一生中只能過幾個小時正常的“鵝生活”。它們出生沒多久,就被當地農場主認領回家,開始悲劇的一生。開始的12個星期,幼鵝被擠進小籠子,鐵柵欄外只露出一排排脖子,固定在專門訓練頸部肌肉的架子上。
農場主每天增加喂食量,努力把小鵝的胃撐成一只面袋子。等小鵝的頸部肌肉和腸胃都練得跟鋼鐵一樣堅強,真正的酷刑才開始。
每天早、中、晚3次,農場主會把一根20~30厘米的鐵管,直捅進鵝的喉嚨深處。12公斤玉米和其他飼料的混合物,就從這個管道填塞到成年鵝的胃里,來不及消化,又是下一頓。即使這些鵝不想吃東西,它們還是被逼進食。
這些鵝除了嘴巴、喉嚨受傷,還必須每天忍受胃痛、腳痛,終日生活在不能動彈的籠子里,連看一眼天空或河水的機會都沒有,直到18天以后,一副比正常鵝肝腫大6~10倍的脂肪肝培育完成。
只有這樣病態肥胖的鵝肝,被小心翼翼、毫無破損地取出來烹調,才能制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法國頂級鵝肝美味。少許破損的鵝肝,只好被碾碎制成鵝肝醬,價格當然也下降許多。
一只鵝悲慘的一生,換來了紳士淑女們燭光晚餐中的一道美食,不知道他們談笑風生之間,有沒有聽到盤中鵝的悲鳴?
人類對美食的構思從來都是源源不絕,在改進的過程中,已經有許多不被人道主義接受的殘酷美食被淘汰或禁止,諸如熊掌猴腦之類。
人類為了維持生存,食用比自己低端的生物,是食物鏈的一環,在食用的過程中想法滿足自己的味蕾也無可厚非。但用某種極端的方式以滿足一時的口舌之快,真的有必要嗎?
特別是一些傳統的頂級美食,并不見得對人體有益,長期食用鵝肝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當這些真相暴露在你眼前時,即便它們再高級,你還吃得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