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俗的溫暖而奔跑-人生
那一年家里特別困難,父親因為過度勞累,病倒在床。我和弟弟的學費,學校催了又催。母親將所有認識的人都求遍了,最終有位在商場上班的親戚問她愿不愿意去做家電銷售的“托兒”。她答應先試做幾天。
母親上班第一天,對這份工作竟充滿了高漲的熱情。回來后,她不僅詳細描述了工作環境、同事的敬業,而且用誘人的薪水將我們一家人對于生活的熱望瞬間嗶嗶啪啪地燃到最旺。此后的每天早晨,母親都會打扮一番,再去商場上班。
我不明白,除了每月可以按照銷售量拿到提成外,還有什么可以讓一向不齒欺騙的母親樂此不疲地干下去?有一天,我路過商場時,看見了母親。我隔了幾個柜臺,遠遠地觀望母親。她幾乎成了最活躍的一個“顧客”,不斷地問這問那,又不斷地發出對家電優良品質的感慨。許多猶豫不決的顧客很快就感染了她的熱情和欣喜,紛紛學她的樣子,將家電買回家去。但沒有人知道,母親又轉入商場的一個小門,將剛剛“買”來的家電,原樣送回商場。
我想無論是誰,都無法將這樣真實的喜悅與母親的表演聯系起來吧,因為,那明明就是一個40歲的女人,對物質向往沉迷時最樸質的表達方式。母親,或許當她把推出的家電歸還商場時,心底會有片刻的感傷。可是那又有什么呢?過不了多久,她又可以繼續這樣一個短暫但卻無限溫暖的夢想。
幾年后,我大學畢業,找到了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我掙錢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帶母親去了那家她做了托兒的商場。我指著那些家電,說:“媽,您看中哪個,我們就將哪個運回家去。”母親一一走過那些名牌家電,走到最后一個時,她站住了。我知道,那一刻,她需要的不是這些家電,而是回顧許多年前,那些溫暖了她艱辛歲月的夢想,她需要將它們柔聲地喚醒,爾后再一一地放回心靈深處的某個角落。我知道,在母親的心里,這些想要的俗世的溫暖,一直如植物一樣在用力地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