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筵-民間故事
1。命案
順天府尹石源清上任頭一天,醉仙居就出了一樁人命案子。醉仙居在京城那可是大名鼎鼎,“天下第一筵”可謂無人不曉。這“天下第一筵”,即由醉仙居在每天推出四十九道菜,絕不重樣,僅此一份,價格不菲,醉仙居因此而火得一塌糊涂。但是今天這樁人命案子,單單出在“天下第一筵”上——一個名叫周延年的外地客商訂了中午的座,客人還沒到,周延年一時嘴饞嘗了其中一盤菜,沒想到立時就口吐白沫,倒地身亡了!
案發現場在二樓雅間,仵作驗尸完畢回報石大人,周延年中的是劇毒鶴頂紅,客人腸穿肚爛,七竅流血而死!
那盤菜也被端了上來,這道八寶野鴨以野鴨配以太湖農家的新鮮白果、紅棗、芡實和香菇、火腿、松子、鴨肫、糯米等“八寶”餡料填以鴨腹蒸制而成,選料考究,做法復雜,乃皇家御宴,醉仙居連這都能做出來,也難怪生意紅火了。
酒樓掌柜李榮生被押回順天府,石源清吩咐盡快提審李榮生,讓他交待與周延年有何恩怨,為何下毒,然后具供畫押,這案子就算結了。
石源清這份差使是當今皇后身邊的紅人張公公給討來的,上任頭一天辦完這件案子,石源清覺得自己沒負了張公公的提攜,心里十分暢快,正打算喝上兩杯,下人來報,李榮生說有重大隱情要單獨稟報石大人。
李榮生被帶上來之后,求石源清摒退眾人,然后信誓旦旦言道:“大人,周延年之死絕不可能與酒樓的飯菜有關!因為這些飯菜根本就是御膳,全部是從宮里運出來的!”
李榮生生死關頭也顧不得別的,將前因后果一一說來,驚得石源清是目瞪口呆。
原來,清廷此時要承擔外國列強的戰爭賠款,國庫日漸空虛,自皇后貴妃到宮女太監,皆縮減用度,份錢賞錢都減了半,宮人們便想著法子撈點外快。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各宮各司的太監們各有各的張良計、過墻梯,御膳房打的便是這吃食的主意。按規矩,太后、皇上、皇后不管吃不吃,每頓飯菜有一百零八品,其余的妃子也是幾十道菜,就是真吃,也吃不了。御膳房的小山子是個機靈人兒,瞅準這個商機,在城外將瀕臨倒閉的醉仙居買下來,每天把皇上太后的剩飯剩菜運出宮去賣掉,既不浪費,又得實惠。醉仙居的生意越來越火,小山子把上頭都打點好了,剩菜嘛,反正本來就是垃圾,有人能處理了,還省了一眾人的工夫。于是,小山子一做就是大半年,啥事也沒出。所以醉仙居的掌柜其實是小山子,李榮生只不過是個打工的罷了。
“大人您想,這菜根本不是在酒樓做的,那是皇上用過的御膳,怎么會有毒呢?話又說回來,誰有那么大的膽子,敢給皇上下毒呢?!”
御膳?給皇上下毒?李榮生說完才意識到自己說了些什么,趕緊捂了嘴,而石源清則冷汗直流,后背瞬間濕了一大片!
2。棘手
醉仙居出事,御膳房的公公小山子立時得了消息。開始他還并不在意,不就是死個把人嗎?傳話給李榮生,讓他多打點些銀子,趕緊悄悄把事情了了算完,他就這么草草將事情打發了,然后和下邊的小太監喝酒劃拳,爛醉如泥。因此,當石源清派人悄悄傳喚他時,他對此還毫不知情。
小山子從石源清的話里知道這件事不僅死了人這么簡單,還牽扯到皇上,立時嚇得腿都軟了,哀求道:“石大人,八寶野鴨是當今圣上最愛吃的菜,御膳房出菜后,嘗菜太監當堂嘗過,絕對沒有任何問題!不信您傳嘗菜太監問問就知道了。”
這事兒的確不難驗證,石源清傳了嘗菜太監來,果然如小山子所說,菜從御膳房出來是安全的,那后來無非還有兩個環節可以下毒——皇上用膳時、菜在酒樓時……
想到此處,石源清心念一轉,厲聲問道:“當日可有他人陪皇上用膳?”
“小六爺,恭王爺!”小山子汗如雨下。
石源清可不笨,立刻明白了這個中的利害關系。恭王是皇六子,比當今咸豐帝晚出生六天,他經常深入民間,深知百姓疾苦,常為百姓請命,深得人心,京城民間稱其為“小六爺”。據說太后和皇上本來對恭王就有所提防,這件案子要是上奏,不知會刮起怎樣一場血雨腥風?
石源清不敢想了,他覺得頭皮一陣發麻,自己怎么這么倒霉,遇上了一樁棘手無比的案子?
石源清下令外松內緊,秘密調查此案。他心里有兩把小算盤:要是恭王確有不軌之心,通過這個案子抽絲撥繭,拔出蘿卜帶出泥,他可就立了大功,以后就算不靠張公公,也能在這皇城下站穩腳跟。要是案件另有曲折,就把此案著落在小山子和李榮生身上,誰都不得罪。
石源清的如意算盤打得不錯,行動也夠迅速。很快,大殿上的值守太監魏公公被帶到了順天府秘密提審。
魏公公知道事關重大,不敢隱瞞,老老實實回答石源清的問題。
“前日中午恭王陪皇上用膳時,那盤八寶野鴨皇上連動都沒動,就賜給了恭王。”
皇上沒吃?石源清有些傻了。嘗菜嘗過后沒事,說明當時菜里無毒,然后菜就賜給了恭王,恭王要下毒,難道要毒死自己?
“那恭王可曾用過此菜?”
魏公公道:“皇上把菜賜給恭王后,恭王請皇上恩典,準他不吃此菜。”
“這又是為何?”
“恭王言道,一年前生了一場怪病,吃不得鴨子。皇上恩準,因此,那八寶野鴨,恭王也一口沒吃。”
那這下毒的環節,難道根本還是出在酒樓上?但鶴頂紅這個劇毒之藥乃宮中之物,毒藥又從何而來呢?
3。難容
小山子被打得皮開肉綻,但嘴巴還是挺硬,反反復復只說自己偷賣皇宮剩菜,絕沒偷盜鶴頂紅,毒害他人。估計他自己也明白,一旦招認了偷藥害人之事,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而李榮生,一個勁兒喊冤枉,說自己只是個替人辦事兒的,絕對沒有害死人。
事情到此似乎遇到了死結——要想查下去,勢必要牽扯一干人等,想要秘密調查是不可能了。眾目睽睽之下辦案,稍有差池,別說是這頂帽子,只怕這顆腦袋也難保。但若是不查,硬生生把罪名安在小山子和李榮生頭上,屈打成招?似乎早了點,石源清舍不得這個立功的大好機會。
想來想去,石源清決定去請教自己的恩師,張公公。
張公公能從一個普通太監迅速成為太后身邊的紅人,那自然是人精當中的人精,看事一眼千里,透徹得讓人害怕。他不動聲色,聽石源清把事情說完,突然就冷笑起來。
聽著這笑聲,石源清心里就有些慌:“公公,是不是學生哪里有什么遺漏或疏忽?”
“你懷疑恭王下毒、小山子偷藥、李榮生私怨報復,怎么就沒想到還有一個人也有可能下毒呢?”
石源清一愣:“誰?”
“八寶野鴨乃皇上最喜歡的菜肴,皇上為何一箸未動,卻賞給了恭王?”
“那是……”石源清想了想,“可能是皇上對恭王極為厚愛,賞下菜肴以示皇恩浩蕩。”
“咱家看你也無藥可救了,早知道你這般愚蠢,萬萬不能替你討這頂帽子!”
“學生、學生愚鈍!求恩師指點!”
張公公再也不看他一眼,背過身去,似是自言自語道:“恭王民聲顯赫,聲望頗高,已有功高蓋主之象!皇上已然對他不滿。幾日前咱家奉太后之命暗查藥房,發現少了兩味藥——鶴頂紅和天山雪蓮,一味毒藥,一味解藥。一味禁藥劇毒無比,一味解藥珍稀難求,誰有這么大權利能取這兩味藥?”
石源清心中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冷汗涔涔,兩股戰戰。
“因為心中不求甚解,咱家便派人暗中找來嘗菜太監,軟硬兼施之下,嘗菜太監這才說出皇上意欲除掉恭王,吩咐嘗菜太監事先服了解藥,在嘗菜之時將鶴頂紅下到菜里,皇上再賜菜給恭王。如此一來,恭王若被毒死,便可昭告天下,恭王欲謀害皇上,被識破后自盡當場。沒想到恭王對鴨子過敏,逃過了這一劫。更沒想到御膳房的太監膽大包天,將剩菜偷運到宮外,還引發了命案!”
“恩師,恩師救命啊!”聽完張公公的話,石源清腿軟如面條,再也站立不住,撲通跪倒在地。
“救你?”張公公回過身來,臉上依然笑著,但那笑容似刀似箭,直穿人心,“此事一旦傳揚出去,有損圣德,有污圣聽。恭王若是知道皇上想除掉他,狗急跳墻意圖謀反也說不定。你作為辦案人、知情人,皇上能容得了你嗎?恭王能容得了你嗎?”
石源清面色灰敗,片刻,他心眼又活動起來,張公公為什么要把這一切告訴他?他一個快死的人,告訴他這么重大的秘密有用嗎?
有用!這說明,他還有用!想到這里,石源清跪爬到張公公跟前,抱著他的腿痛哭流涕。“公公救我一命,學生給您當牛做馬,兩肋插刀,絕無怨言!”
4。末路
此時,張公公突然恭敬斂容,唱了一聲喏:“順天府尹石源清接旨!皇上口諭,醉仙居一案,茲事體大,事關天朝顏面、皇族聲威、皇上圣德,著順天府嚴辦太監謀私得利、茍茍營私,致醉仙居人命一案。后宮亦要嚴守法度,嚴管宮人,以示法紀嚴明,皇威昭昭!”
宣讀完口諭,張公公又問道:“皇上的意思,你可明了?”
石源清磕頭如搗蒜:“臣明白,明白,臣一定把事情辦好!絕不留半點后患!”
兩日之后,小山子和李榮生在獄里畏罪自殺,死前還留下了一份供詞。小山子聲言自己偷賣皇膳已是犯了彌天大罪,又因與外地客商周延年在數年前結下仇怨,此次聽聞周延年訂下“天下第一筵”,便從宮里偷了鶴頂紅,勾結李榮生謀害了周延年。
順天府全面迅速出動,查封醉仙居,嚴辦涉事的御膳房、藥房的太監、宮女,一時間,民間拍手稱快,后宮風紀一新,人人都抱著小心,就怕被抓著自己的小辮子。至此,醉仙居人命案全面告破,太監販賣后宮剩菜一事浮出水面,震動朝野,震驚人心。皇上重重嘉獎順天府,還以此案為誡,訓諭后宮要節儉有度、有方,要首先從御膳做起;即日起后宮太監宮女份錢不減,加強管教,再出現販賣剩菜等傷風敗俗、破壞宮規、有損皇家顏面之事,嚴懲不貸!
石源清辦了大案,還得了皇上的獎賞,前來祝賀的人等絡繹不絕。但石源清卻稱病不見。有人猜測石源清這是會做官,低調收斂,城府極深;也有人猜測他恃寵生驕,沒把眾人看在眼里。但沒過多久傳出話來,說石源清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要請辭告老還鄉了。
這天,地安門內方磚胡同“小刀劉”的凈身房里,突然傳出了數聲慘叫。
張公公陰陽怪氣地說:“得了,石大人。要想保命,就得舍根兒。天下雖大,卻沒有你的容身之地,你以為誰愿意當太監呢?哪一個不是逼不得已、走投無路?這就是你的命!從今以后,你就叫小石子吧!”
石源清,哦不,小石子大睜著一雙眼睛,悲憤、羞辱、無奈,他怎么能料到,千辛萬苦買來的官帽,卻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