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是少年派-人與社會
武俠劇里常有烤野物的橋段,明眼人一看就太假——那不是買來的燒雞嗎?那不是雞翅和火腿嗎?怎么可能是捉來的蛇或者野鳥呢!別以為我們沒看過《荒野求生》。每當這時,Andy總要吐槽,順帶回憶起一些童年趣事。
小時候,他看守自家果園,總和小伙伴們去偷附近地里的紅薯。他們刨得很勻,只要個頭兒小的,因為更容易烤熟,碰見大個兒的就埋回去。因此,主人從沒發現,只是每年都覺得產量很低。
附近有一塊大青石,周圍每天都會有一些通體綠油油的大螞蚱,當地叫“三草驢”。他每天都會去捉,鄰居家的小姑娘有時比他去得還早。每天仿佛定額捉那么幾只,捉掉就再沒有了,只能等第二天。
還有一次,他們擼了一些成熟的高粱,征用了家里大黃狗的碗,在火堆上煮了吃,煮得一半夾生一半煳,可還是被小伙伴們你一把我一把抓起來吃得精光,都沒有給碗主大黃狗留點兒。
燒烤過的食物中,去池塘釣的蝦最好吃,也很容易熟,青色的蝦慢慢蜷曲變紅,就可以吃了。電視劇里常見的魚,反倒容易燒煳,只留下一股焦炭味兒。
秋天的時候,他們在地里用花生蔓生火,燒花生和毛豆吃。有時,也烤果園里的蘋果,烤熟了的蘋果發出“嗞嗞”的聲響,從灰堆里扒拉出來,咬一口,燙燙的汁水濺出來,慌忙扔了,被一旁垂涎的大黃狗咬住,便給它了。
Andy講的童年故事,那樣的生動、絢爛、綺麗,仿佛魯迅的百草園,明亮得讓人欣喜,讓我恨不能穿越到天真爛漫的童年,有他這樣一個玩伴,一起采蘑菇、捉螞蚱、釣蝦子,享受來自自然和生命的各種喜悅。
后來也是很偶然,聽他媽媽講他童年的事情,好似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他家境不好,有一陣爸爸做點小生意還被人騙得血本無歸。每次賣冰棍兒的經過門口,他都要大喊著跑回家告訴媽媽。媽媽不吭聲,裝作沒聽見。幾次之后,當媽的覺得愧疚,開始捂著臉哭泣。后來,再看見賣水果和雪糕的,他都沉默,悄悄躲開其他小朋友。那一年,他才4歲。
后來,他們家承包了村里的果園,他5歲時就每天在山上幫忙看果園,一直到15歲。小學時,暑假的晚上,他常和大黃狗一起住在山上的小房子里。白天,小伙伴一起熱熱鬧鬧,天一黑,就都四散了,只剩下他和大黃狗。每次暑假結束的時候,他都如釋重負:總算又可以上學了。
現在Andy名校畢業,工作不錯,過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向他求證他媽媽說過的那些故事,他沉默不語。當然,我也更喜歡第一個版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