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是一種競爭力-成功之鑰
孕育于15年前的草根阿里,毫無懸念地創下了全球IPO紀錄。募集的數百億美元將用在哪兒?“幫助中小企業”,馬云的答案耐人尋味。
在馬云的故事中,“幫助”出現頻率頗高。無論公司內部交流,還是在大學演講或對話節目上,馬云總是將“幫助中小企業”置于極高位置。這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人不是高管、高官,而是網店店主、快遞員、服務商、淘女郎和云客服。馬云說:“我們努力15年的目的,是讓他們站在臺上,我們努力15年的目的,是希望他們成功,因為我們相信只有他們成功了,我們才有可能成功。”
“他們成功了,我們才有可能成功”,這個判斷是對市場內涵的深刻領悟,是對“利他”市場本性的充分敬重,更是鑄就阿里傳奇的核心秘籍。
談到市場,有人將其與利己掛鉤。“我們決不能指望從屠夫、釀酒師、或者面包師的仁慈中獲得我們的午餐,而只能從他們對自己利益的關切中來獲得。”自從亞當·斯密提出“看不見的手”,不少人以此推斷市場是利己的,認為市場經濟是利用人的利己心推動發展的。這種理解失之偏頗。“自愿交易”是市場經濟的核心,這相當于規定,人的行為必須利他,為對方自愿接受,因為一項交易對一方不利,就不能成交,正所謂“沒有利他就沒有交易”。
好的市場,將己利與他利粘為一體,利他才能交易,利他才能獲益,利他才能利己,阿里傳奇再次證明,利他主義是市場經濟的倫理基礎和本質要求,市場經濟是真正的利他經濟,“利他”也是企業的重要競爭力。當人們為財富神話屏息驚呼之時,也應傾聽一下“幫助他人”的肺腑忠告,更應領悟“助他成功”這個可復制的市場秘訣,在真誠助人中構筑“利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