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中國人和日本人-新知探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戰區有一些抗日援華的美國大兵。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美國人是如何區分中國人和日本人呢?1942年,美國政府戰爭部為援助中國抗日戰爭的美軍頒發了一本名為《如何辨認日本人》的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圖解中國人與日本人的特征和區別:首先要看體征。日本人要矮一些。中國人的膚色略呈暗古銅色,而日本人膚色淡一些,類似檸檬黃的顏色。中國人的眼睛稍斜,但長的位置與歐美人類似,而日本人眼睛更貼近鼻子。中國人的臉平,牙較平整,日本人則有突出的大板牙。如果日本人混跡在我們的盟友中不好辨認,不妨讓他們走幾步看看。中國人走路昂首闊步,日本人拖著腳走路。如果日本人也假裝昂首闊步,不妨讓他們脫了鞋襪,進一步觀察。中國人的腳呈正常狀,但日本人在當兵以前在家穿木履拖鞋,所以大腳趾和其他腳趾分開。如果狡猾的日本特務在長相上實在與中國人難解難分,還可以讓他們說一句英語:“Smithleftfortress”,日本人不會單發[s]的音,必定拖拖拉拉,也不會發[l]音。
總而言之,區分中國人和日本人一要看外表,二要觀其行(看走路),三要聽其言。但是連中國人有時候也分不清到底誰是日本人,那就要憑感覺了。比如,中國人看見盟軍會發出自然的微笑,而日本軍人則會異常緊張。
也許以上敘述過于片面和主觀,再說中國人也有當漢奸的,所以1944年以后這本手冊就沒有再發行。
試圖在相貌上分辨中國人和日本人再加上韓國人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難題。但凡出過國的中國人,都有被當做日本人的經歷。這種情形,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被除去中國人、日本人以外的其他國家人當成日本人。這種情況非常普遍,隨便走在國外的街頭就有人沖你愉快地喊“柯尼奇哇”,令你不得不笑臉相迎。這種情況是很容易理解的,就像我們分不清楚法國人和意大利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美國人和加拿大人一樣。一次是在西非科特迪瓦的阿比讓機場,我拿著當地的電話磁卡試圖打電話,但是怎么也撥不通,不知道是我不會用,還是磁卡有問題,于是向旁邊的黑人問詢。結果那黑人看著磁卡對我調侃說:你們日本制造的磁卡你還不會用嗎?
第二種情況,被日本人當成日本人,這種情形不多見,但還是隔三差五會出現。每當在國外(不是在日本)遇到日本人開口和我點頭哈腰說日語時,我就樂:你們日本人不是深信自己是與眾不同的特殊民族嗎?認為日本不僅社會文化獨特,連人種也與其他亞洲國家沒有關系。所以,當日本人在國外被當做中國人時,大多數日本人都有幾分不悅的感覺。日本人有民族優越感,而且因為日本比中國富裕,一位日本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說,如果外國人把日本人誤認為中國人,就好似一個大學教授被當做一個售貨員一般。
第三種情況,被中國人當成日本人。偶爾遇上這種情形,我就上下求索,不知道是穿錯了什么,還是動作不夠協調,抑或是頭發亂得跟日本前首相小泉似的?
記得有位愛國的中國作家呼吁中國人在國外被當做日本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糾正。但我看,中國人被誤認為日本人或者日本人被誤認為中國人,有時候也不妨順水推舟將錯就錯。一次在巴黎街邊坐著一位30多歲的男人,耳邊掛著耳機,想必是在聽音樂,胳膊彎兒里摟著條小黑狗,左手里卻端著一個塑料杯,里面有幾個古銅色的鋼繃兒,法國街上的乞丐到處都是。我熟視無睹地從這人身邊走過。身后傳來狂躁的叫罵聲:“SalaudleJaponais(日本人,混蛋)!”
巴西華裔作家袁一平在《啼笑嫁巴西》一書中描寫了一個叫做“大老錢”的人物。一次大老錢到銀行付款,進門一看柜臺前大擺長龍,不排兩個小時的隊別想辦成事,于是就厚厚臉皮.加塞兒擠到隊伍前付了賬單。排隊的人們站得腿酸心焦,當然不能咽下這口氣。一位老先生首先發火,責罵大老錢說,“日本人不守規矩.真不像話!”大老錢沒做任何解釋,尷尬一笑走了他嘴里自我安慰地嘀咕,反正罵的不是我,我不是日本人。然而一旦大老錢做了好事,他總是把榮耀貼在中國人的臉上。一個冬天的晚上,他幫一家中國教會為棲身橋下的叫花子發食品。那幫窮人們領到了面包和牛奶,直抱拳作揖,感激涕零。因不知施舍者尊姓大名,就一個勁地點頭哈腰說,謝謝日本人,日本人真好。大老錢當即糾正道:“我們不是日本人,我們是中國人。知道嗎?中國人。”大老錢的邏輯是這樣的:“時間一長,巴西人就以為,凡是壞事都是日本人干的,凡是好事都是中國人做的!”
“大老錢”的不懈努力可能是徒勞的,因為這樣的小把戲日本人也會玩。臺灣作家三毛在《親不親,故鄉人,中也描述過中國人和日本人在國外被弄混的軼事。足章中的三毛對日本朋友莫里說:“你知道嗎,我在撒哈拉沙漠住著的時候,為了偷看當地人洗澡的風俗,差點沒給捉去打死。后來有人懷疑到是我,我當然死也不承認,硬賴給你們日本人,嘿嘿,聰不聰明?”莫里這個日本人也不是好惹的,他居然露出壞壞的笑容,和三毛握手:“每當我在國外做了什么不太體面的事情時,偶爾也會變成中國人哩!”
混水摸魚的不僅是中國人和日本人,韓國人也難逃干系。有段時間海外中文網有一個帖子稱,在美國,含蓄和彬彬有禮的中國人經常會被認為是日本或韓國人,但在公共場合喧鬧、膚淺,用生硬刺耳的韓國話高談闊論的韓國人卻被當成中國人。
哎,怪只怪中、日、韓三國人長得太像了,不要說西方人分不清楚誰是誰,就是中、日、韓人自己也未必分得出來。一位朋友告訴我說,假如有中國人或者日本人做了壞事又死不承認,就冷不防用錐子戳他一下,如果他大喊“哎喲”,當然就是血濃于水的;如果他嚎叫“南南(啊、啊)”或者“baga(巴嘎)”,則此人必定是一衣帶水的。我認為這個招數堪稱辨別中日兩國人乃至韓國人的終極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