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人什么樣-成長視窗
【精神篇】自由無用的靈魂
自由是對學生選擇的徹底尊重。在某一次新生入學大會上,楊玉良校長告訴我們:“你們完全可以毫無保留地質疑老師,更可以毫無保留地來質疑校長。”自由,是對學生思想獨立源源不斷的鼓勵與支持。
有趣的是,復旦人堅持的不單單是“自由”,而且是“無用”。他們接受的教育是這樣的:有很多“成功者”,他們身上的光環讓人眩暈、讓人著迷,也讓人羨慕,但他們往往忽略了智慧、判斷、同情心。這樣的“有用”不是復旦人所追尋的。
一個復旦人要追求的是精神層面上的成功與卓越,復旦人要做“精神上的貴族”。
在學習方面,很多老師在講了一學期關于某個方面的知識后,會在期末要求大家寫一篇跟課程有關的論文,但“要看到你們自己的想法”“不許與我的觀點完全相同”。復旦的老師希望學生有獨立的思考,而不是復制別人的思想,即使學生的觀點與自己完全相左,他們也是開心的。
【生活篇】最“小資”的大學
從復旦的東門出發,沿著政通路步行幾分鐘,就來到了楊浦最大的商業區——五角場。
除卻五角場,復旦周邊的大學路、三號灣商圈、南區國權路、虹口足球場附近都是復旦人培養“小資情調”的地方。大學路是一條充滿浪漫氣息的小路,兩旁盡是風格不同的咖啡館、茶館、布置精雅的小店鋪和書吧,這是復旦學生經常出沒的根據地。
其實,復旦人的小資與其說是一種消費方式,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態度。如果你聽到兩個復旦人聊天,請不要被他們思維的跳躍性和內容的廣度所嚇倒。也許他們上一秒還在討論哪家的鰻魚飯好吃,下一秒就轉到最近上海博物館有法國克拉克藝術館的畫展一定要去看,而再一下秒呢,也許就爭論起來了:雷諾阿和莫奈,究竟誰更能代表印象派?
【交流篇】海納百川,兼收并蓄
復旦自創校以來一直在堅持的理念就是開放。開放的心態和對不同學科門類兼收并蓄的態度一直滲透在學校的各個角落。
因此,在復旦,你幾乎見不到一點人文知識也沒有的理科生,也見不到對理工科知識一無所知的文科生。那位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希羅多德歷史觀的男生,也許出身物理系;而那位專心研讀《黃帝內經》的姑娘,也許等下要趕去上法語專業課……
如果你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漫步在復旦的校園里,就會看到這樣的復旦人:他們或者三三兩兩躺在草坪上曬太陽,身旁放一杯咖啡,天南海北地從西塞羅聊到寡頭政治,再繞到莊子;或者獨自坐在樹蔭下,以手中的一本書消磨整個下午;或者在教室里奮筆疾書,穿了正裝在講臺上侃侃而談……
而那些你恰巧沒有看到的復旦人呢?
也許他們正流連于復旦舊書店的故紙中,也許他們正在球場上揮灑汗水,也許他們正和異國友人激烈爭論,也許他們剛從海外歸來,帶著滿身的塵土和歸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