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綆短汲深
綆 短 汲 深
綆(gěng):汲水用的繩子。汲( jí):從井里打水。吊桶的繩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亦作“短綆深汲”。出處
《莊子·至樂》:“褚(zhǔ)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譯文:
《莊子·至樂》:“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東西,水桶上的繩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里的水。”
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顏淵從魯國到齊國去,準備與齊國的國君談治理國家的大道理。孔子不放心,十分焦慮。
另一弟子子貢(即端木賜)看出老師有心事,便離開座位上前問道: “顏淵往東去齊國,先生面呈憂色,是為什么呢?”孔子說,“是呀,你這個問題問得好!當年管仲有一句話,我認為說的很好,他說:‘布袋小的不可能包容大東西,水桶上的繩索短了不可能汲取深井里的水。’如此說來,就應當看作是稟受天命而形成形體,形體雖異卻各有適宜的用處,全都是不可以隨意添減改變的。我擔憂顏淵跟齊侯談論堯、舜、黃帝治理國家的主張,而且還進一步地推重燧(suì)人氏、神農氏的言論。齊侯必將要求自己而苦苦思索,卻仍不能理解,不理解必定就會產生疑惑,一旦產生疑惑便會遷怒對方而殺害他。你聽說過這么回事嗎?魯侯得了一只海鳥,把它養在廟堂上, 演奏最美妙的音樂給它聽,宰牛殺羊,辦了豐盛的筵席給它吃。可是這只鳥昏頭昏腦、心神不定,不敢吃一口肉,也不敢喝一口水,不出三天就死了。這樣養鳥,把鳥當作同自己一樣的人來招待,而沒有把它作為鳥來飼養,就是不看對象。即使是最美妙的音樂,最豐盛的筵席,它也不能領情。再舉一個例子說:魚離開了水就活不了,但是人溺在水里就得死,這也是彼此習性、需要和愛好不同的緣故。所以,待人接物,區別對象是很重要的。顏回這次去訪問齊侯, 使我擔心的,就為這個。使我想起了管子的那句話,也是為此” 。
管子的那句話;“褚(zhǔ)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意思是口袋小,裝不了大東西!吊桶繩短,沒法從深井里汲水。比喻水平低的人,不能體會髙深的理論。管子這句話或作“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不可與及圣人之言。”
“綆短汲深”或“短綆深汲”就是從這句話引申而來,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后來多用于自謙力小, 不能勝任重大的事業。
舉例
這個項目很復雜,以我的能力來完成有點綆短汲深了。
要用越來越少的軍隊去保護越來越大的領土,顯然是綆短汲深。回顧
梧鼠之技鞭長莫及
補天浴日后來居上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