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公濟私的成語故事
原標題:假公濟私的成語故事
假公濟私(拼音:jiǎ gōng jì sī)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于東漢·班固《漢書·杜業傳》。
"假公濟私"指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私人的利益;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l 成語出處
方進終不舉白,專作威福,阿黨所厚,排擠英俊,托公報私,橫厲無所畏忌。(東漢·班固《漢書·杜業傳》)
后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假公濟私"。
l 成語故事
西漢成帝時期的宰相翟方進,為人剛正,治國有方,得到朝野的一致稱頌。但由于當時朝廷勢力之間相互傾軋,鉤心斗角,使其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西漢初期,國家權力分別掌握在皇帝、功臣和外戚手中。他們之間勢力的此消彼長,推動著歷史的前進,促使朝中風云變幻。到了成帝時期,外戚專權的現象日益嚴重,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外戚王莽。王莽雖然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他的一些善行和孝義使得朝中人士對他評價頗高,所以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他已經位極人臣。所謂權力越高,野心越大,王莽的最終目的是坐上皇帝的寶座,而在他實現野心的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就是翟方進。于是王莽收買翟方進身邊的好友和侍臣,密謀尋找合適的時機將其除掉。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天象有變,火星與心宿相遇。被王莽威逼利誘的翟方進的好友李尋上奏皇上:"臣夜觀天象,發現了一個不祥的征兆--熒惑守心。" 在當時科學文化落后的情況下,人們把這種現象理解為天下將出現大的災難,即朝廷換代。而李尋把導致這種兇兆的出現歸罪于丞相的失職,用三寸不爛之舌極盡煽動之能事,讓皇帝將翟方進查辦。
漢成帝召見翟方進說:"由于你的不盡職,所以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你要擔當起責任。"昏庸的漢成帝在沒弄清真相的情況下,就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了丞相翟方進的身上。翟方進迫于無奈,引咎自殺。就這樣,大權就落到了王莽的手中,漢成帝此時并不知道他的噩運即將到來。
后來,成帝思前想后,覺得自己太草率了,深知有愧,便下令對翟方進厚加撫恤。但這引起王氏集團成員的不滿,杜業上書進諫皇上:"翟方進為官期間,結黨營私,作威作福,排擠賢良之人,假借公家的財產滿足自己的私欲。這樣的人應該嚴懲,不宜賞賜厚葬。"
翟方進死后不久,漢成帝便暴斃,不久之后王莽稱帝。
l 成語寓意
杜業的諫言是為了維護王氏集團的利益,宰相翟方進的下場是政權更替的犧牲品。如今的時代,坦蕩的人是不會假借他人的名義謀取自己的利益,因為成就非凡的人生取決于自己的努力付出。
l 成語辨析
假公濟私-損公肥私
"損公肥私"的意思是損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獲利。" "假公濟私"與"損公肥私"雖然都有借公家名義謀取私利的意思,但有區別:"假公濟私"強調以為公的名義來謀私利;"損公肥私"強調以損害公益的做法來中飽私囊,語意較前者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