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短故事五則,意味深長
一、
在外面漂泊了19年的晉文公一回國就致力于訓練民眾。第二年,文公想使用他們,對外用兵。狐偃說:“戰亂之后,百姓不知道什么是義,還沒有安居樂業。”于是晉文公對外大行義舉,護送周襄王回國復位,對內又為民謀利,民眾也開始逐漸關心生產,安于生計。
這時晉文公又想對外用兵,狐偃又說:“民眾不知道什么是信,而且我們也還沒有向民眾宣傳信的作用。”于是晉文公通過征伐原,對外證明了他的誠實和守信。受此影響,晉國的商人不求暴利,明碼標價,老少無欺,全國上下,誠信成風。于是晉文公說:“現在總可以了吧?”
狐偃說:“人民還不知道什么是禮,不知尊卑次序,沒有恭敬之心。”于是晉文公用大規模的閱兵來顯示禮儀之威嚴,設置執法者來嚴管官員,通過強化訓練,人們開始習慣于毫不猶豫地服從命令,這時才使用他們。
城濮一戰,迫使楚國撤兵谷邑,解了宋國之圍,一戰而稱霸于諸侯。
二、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時,浙江錢塘發生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錢塘縣令斷定此人系自殺身亡,在上報刑部后,刑部認為案理不通,駁回重審。事后,杭州府重審后仍以自殺身亡上報,刑部再次駁回并報送大理寺,此案遂上達天聽,進入皇帝的視野。
朱厚照即正德皇帝,世人謂之荒唐暴戾,是少見的無道昏君,然此君了解案情后勃然大怒:“豈有身中五刀自斃者?欲將朕比晉惠乎?”
于是嚴旨徹查杭州知府及錢塘縣令,最終查明兇手乃錢塘縣令妻侄也。
三、
宋徽宗在文化方面造詣很深,但作為帝王,卻昏憒無能。面對金國異族的入侵,國家雖有百萬帶甲之士,而宋徽宗卻不知道如何抵抗,一味退讓,妄想花錢買平安,與侵略者搞“和諧”,將敢言戰的將軍治罪!最終導致國家滅亡,造成中國文明歷史的斷層,給中華民族帶來無盡的災難。
宋徽宗的最后結局:金人挖了一個大坑,里面放上柴火,把宋徽宗放到柴火上燒,然后用冷水一激!宋徽的脂肪全漂在水上面,金人撈出脂肪,做成蠟燭!
四、
從公元220年最早建立魏國的曹丕,到公元280年最后滅亡的吳主孫皓,不過短短的一個花甲六十年而已。期間曹操祖孫三代便從云端跌到了谷底,曹睿、曹芳、曹髦、曹奐哥兒幾個一個不如一個地被司馬家族廢的廢、殺的殺直至徹底弄丟了曹氏江山;劉備的兒子阿斗就更不值一說了;孫權的江山也不過傳了三代,便出了一個以鑿人眼目、剝人面皮為樂事的不孝孫――孫皓。這便是“富貴不過三代”的最好注腳!
五、
袁世凱定年號為洪憲后,欲物色德高望重者為其撰寫元旦草詔,有人推薦章太炎,認為他是獨一無二之人選。袁世凱嘆道:“何必為人所難呢?你們難道忘記了他絕食之舉?如果以此事逼迫他,是加速其死之志?。∥也辉敢庾屘诪槎[衡,我豈能成為變相之黃祖呢?要是他真的死了,最起碼也是方孝孺,我可不能成全其美名。等他日帝國勃興,再處置章太炎也不遲,現在不是動他的時候?!?/p>
此話傳到章太炎耳中,他輕蔑地說:“人家大明的天子姓朱,洪憲天子姓袁,我既不是禰衡,也不是方孝孺,袁世凱更不是明成祖朱棣,僅僅是乘亂而起,過一把皇帝癮的袁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