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消息的經濟學原則-新知探索
我們都知道馬拉松的由來:雅典的軍隊打敗了波斯人,統帥派了一名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報信。小菲為了讓老家人早點知道好消息,一個勁地快跑,他的眼前閃現著歡呼、掌聲、美酒,當他跑到雅典時,只說了一句“我們勝利了”,就過勞死了。
小菲是當之無愧的勞模,不過我常常刻薄地想,如果菲迪皮得斯去傳遞雅典戰敗的消息,他還會跑得這么快嗎?人們都喜歡好消息,厭惡壞消息。據王小波講,在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都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將帥出征在外,凡麾下將士有功,就派他們給君王送好消息;有罪,則派去送壞消息。
不要以為只有花剌子模國王是個糊涂蛋。其實幾乎每一個老板都是花剌子模國王。倫敦的卡斯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大衛·西姆斯教授說:“即使是一個冷靜有教養的老板,也會傾向于將老是與自己唱反調的人清理出自己的核心圈,而作為下屬的明智選擇則是避免發表一切批評意見,或是傳達糟糕的消息。”
如果你喜歡直言不諱,結果可能很糟糕。西姆斯說:“如果你傳遞壞消息,那么你就是在削弱自己的權力,以后,你的意見就更不可能得到傾聽。”
經濟學家都是聰明人,他們不但沒有成為老虎的食物,而且研究出了一套傳達好消息和壞消息的理論(假如壞消息迫不得已必須說),這就是前景理論。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奚愷元是前景理論研究的高手,他有一套“給消息原則”。他說如果有幾個好消息要公布,最好分開公布。因為根據前景理論,幾次好消息分別帶來的愉悅之和,要大于幾個好消息合并所帶來的愉悅程度;如果有幾個壞消息要公布則恰恰相反,要把壞消息一次公布,因為幾個損失結合起來所帶來的痛苦,要小于分別經歷這幾次損失所帶來的痛苦之和。
如果是一個大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好消息,一定要分別公布這兩個消息。比如,“老婆,我炒股虧了十萬。”“我早就叫你不要炒,你就是不聽我的,這日子我看是過不下去了,離婚算了。”“老婆,我路過那家百貨公司,看到你上次舍不得買的鞋在打對折,我幫你買來了。”“虧了這么多錢還亂花錢,真是的……我要買的是那雙藍色的,你沒買錯吧,快把鞋拿出來給我看看……”
如果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應該把這兩個消息一起告訴對方。這樣壞消息帶來的痛苦就會被好消息的喜悅沖淡。比如某晚克格勃來敲房門,伊萬如墜冰窖,對方宣布了壞消息:“康斯坦丁,你被捕了。”伊萬立刻說道:“您弄錯了,康斯坦丁住在隔壁。”伊萬在聽到壞消息的同時得到了一個特大好消息。
伊萬覺得,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我又想起了郭德綱,他說:“有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你先聽哪個?壞消息是我們迷路了,以后得靠吃牛糞過日子了!好消息是牛糞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