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重我們的敵人-人與社會
我內心里,不曉得是不是從小所受的教育,對日本總是說不出的不舒服。直到昨天和一位留學日本的女醫生聊天,我突然對日本充滿了敬意。
女醫生在日本讀博期間懷孕了。從孕期起,政府每月給她發兩袋奶粉——不含三聚氰胺——為提供母親營養,這無論國別。待生產后,她每月還能領到牛奶津貼,這也不分國籍。
在日本生產,醫療條件最好的醫院接受你,不問收入,且在她早產后給予她孩子一流的照顧,進保溫箱,不收一分錢。還一次性發給她一筆生產費用COVER她的花銷。記住,日本不是出生地原則國家,在那里出生的小孩,不代表就是日本人。但無論你是不是日本人,日本人都歡迎你,如同接受上天的禮物。
我已經是新加坡的公民,但國家對我生產沒有補助,害我一聽早產以后孩子要住保溫箱,共花費超過1萬新幣以后,嚇得決定把自己當保溫箱,臥床兩個多月硬把BB給悶在肚子里不許他出來。母愛是一部分,更主要的是負擔不起。
我這個留日朋友說,研究生在讀時,她只有三個月產假,按日本的法律規定,小孩三個月后可全托,去那種有護士的托兒所,而所交費用是依據你的收入決定的。她只有獎學金,所以交的錢簡直算不上錢。這筆錢是交給政府的。但托兒所是按人頭從政府領錢。也就是說,你要是收入高,你就多交錢;你要是沒收入,就不交錢。但托兒所里,護士對孩子的照顧是完全一樣的。她對那里的護士以及后來幼兒園的老師的贊美之詞溢于言表。她從沒考慮過逢年過節要拍老師的馬屁,因為老師沒這種說法,只會全心全意地工作。
她和她的孩子,蒙受日本照顧5年,最終回到中國,且,再不會回去了。她最終,用日本人給予的幫助,學習了科學技術,回來造福中國人民。說到這段經歷,她是懷有感激的。
不僅僅是她,我聽完了也肅然起敬。我對日本的憎惡,顯然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被收買了。但我會轉而思考:如何使我更愛這個國家?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國家,能夠像日本那樣,照顧自己的子民,且竭盡所能地庇護那些孱弱需要幫助的人,那種責任和擔當,那種母愛般的寬厚,才會讓我對它眷戀不已。不用時刻提醒自己,你必須要愛它,無論它怎樣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