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窮時富時-新知探索
一、窮時
宋·魏泰《東軒筆錄》:“公與劉某同在長白山醴泉寺僧舍讀書,日作粥一器,分為4塊,早暮取2塊,斷齏數莖,入少鹽以啖之。如此者3年。”
范仲淹年輕的時候,勤奮讀書。每天煮一鍋粥,等冷卻凝固了,分為4塊,早晚各吃兩塊。就著幾根咸菜,稀飯里拌一點鹽,這樣整整吃了3年。
二、富時
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三:“范氏自文正公貴,以清苦儉約著于世,子孫皆守家法也。忠宣正拜后,嘗留晁美叔同匕箸,美叔退謂人曰:‘丞相家風變矣。’問之,對曰:‘鹽豉棋子而上,有肉兩簇,豈非變家風乎?’人莫不大笑。”
范仲淹做了大官,依然清苦儉約。一天,范仲淹留客吃飯,客人吃過飯,對人說:“范丞相的家風變了!”人問:“怎么個變法?”客人說:“幾根咸豆角,像棋子一樣排列在碟子里,咸豆角的上面放了兩小簇肉。從前,他窮的時候,只有幾根咸菜,如今,加了兩小簇肉,不是家風變了嗎?”人們聽了,笑得合不攏嘴。
三、子女
范仲淹有四個兒子。“文正四子,純佑字天成,純仁字堯夫,純禮字彝叟,純粹字德儒。”
范仲淹的子女應該是“富二代”了。開個寶馬、打個架的、玩個女人的,應該不成問題。看看宋·朱弁《曲洧舊聞》怎么說范仲淹的兒子:“范正平子夷,忠宣公子也。勤苦學問,操履甚于貧儒。與外氏子弟課于覺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當國時,以敗扇障日,徒步往來,人往往不知為忠宣公之子。”
范仲淹的兒子品行比窮苦人家的孩子還好些,從來不張揚:“我老爸怎么……怎么……”他在城外讀書,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陽,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學,沒人知道他老爸在京城做大官。
四、死后
宋·龔明之《中吳紀聞》:“范文正為閻羅王。”宋朝有個姓曾的,父親過世第“五七”,即35天。家人夢見亡父回家翻箱倒柜拿了一件新衣就走,家人哭著問:“父親大人,你這么匆匆忙忙地就走了?”亡父說:“明天就要見范文正公,他作風正派,不可不規規矩矩穿衣。”家人又問:“范文正公還在陰間嗎?”亡父說:“范文正公在陰間掌管生死之權。”家人夢醒,聯想到佛家所說:“人死五七,則見閻羅王。豈文正公聰明正直,故為此官邪!”
據說,陰間的閻羅王不是終身制的,是聘任制。范仲淹為官端正,到了陰間,自然就被聘為閻羅王。包青天,也曾競聘為閻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