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看二把手的生存之道-成長視窗
在古代中國,一個大家庭中最難做的是“二房”,她既要小心謹慎地面對大婆的淫威,又要提防眾小妾的嫉妒與中傷;而在官場,最難做的是“二把手”,原因和“二房”一樣。
宋江的避禍之道
《水滸》中有兩個做得非常成功的“二把手”,前期是輔佐晁蓋的宋江,后期是輔佐宋江的盧俊義。
宋江上了梁山后,晁蓋為報宋江擔著血海干系報信的恩,提出讓第一把交椅給宋江。對宋江而言,當時的第一把交椅是個火山口,他不會傻得寸功未立,僅僅因為自己對晁蓋的恩就坦然做老大。
宋江想做老大,只是時機未到,上山之后他表面上行事低調,在晁蓋面前十分謙恭,私下里卻不斷擴大自己的嫡系人馬,分化“智取生辰綱集團”和減少其影響,將晁蓋架空。自己大半時間帶領人馬出去攻城略地,一則為了積累資本,二則擴大自己在一線將士中的威望,三則盡量避免和晁蓋的近距離接觸。這是“二把手”的避禍之術。晁天王一鄉間不讀經史的匹夫,面對宋江這番太極拳,束手無策,最后逞勇出戰,死在史文恭箭下。
照理說,晁蓋死后,老二宋江應當自然接替。可晁天王顯然不甘心宋江順利做老大,他對宋江說:“賢弟莫怪我說: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這段話給宋江、給梁山出了天大的難題。因為宋江武藝平平,像劉唐、李逵、三阮都有可能生擒史文恭,宋江無此可能。這樣為梁山泊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隱患,如果黑李逵捉了史文恭,難道讓這個只喜歡殺人的鐵牛哥沐猴而冠嗎?
可在江湖上,老大的遺訓是有著“憲法性”權威的,違背老大遺訓將會引起江湖人的公憤。對宋江而言要做老大必定要違背晁蓋的遺訓,但這種違背遺訓必須做得巧妙,做得水到渠成,才能使自己當老大具備合法性。這也是他為天王發喪后,不立即攻打曾頭市為晁蓋報仇的原因。他必須找一個在梁山沒有根基的人來完成報仇大業,此人不好意思也沒有膽量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的職位之術
盧俊義此時納入宋老大的視野,他千方百計要讓盧俊義上山,一為盧家的銀子,二為讓名滿天下的大員外來提升領導層的綜合素質;還有一個不能排除的原因是,要借新人的手,來為晁天王報仇,從而不威脅自己的地位。
盧俊義一上梁山,宋江就把為晁天王報仇之事提上日程。策反了郁保四,讓他引誘史文恭深夜來劫寨,而自己大隊人馬又去劫曾頭市。你看他盡將主力派去攻打曾頭市,如楊志、史進、魯智深、武松、朱仝、雷橫、李逵等人,單單讓盧俊義、燕青主仆埋伏在西門,最后活捉了史文恭。惟有燕青幫助盧俊義,奴才不能搶主人的功勞。這是宋江和吳用專門安排讓盧俊義立此大功的。
此時,宋江方才提起晁天王的遺訓,讓盧俊義做老大。盧俊義何等聰明,就如宋江剛上梁山一樣,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大名府了,走投無路只有上梁山。此時就他和燕青倆人,面對的是宋江培植已久的心腹,他哪敢不要命,坐上這個發燙的第一把交椅。
宋江的精湛演技
戲做到這一步,宋公明當然要把戲唱足,為了表示自己對晁天王遺訓的充分尊重,他說:“我別有個道理,看天意如何,方才可定。”用抓鬮的方式,決定宋江領軍打東平府,盧俊義領軍打東昌府,誰先贏了就做梁山泊之主。
此時,盧俊義先生面臨的是一場必須打輸的戰爭。一切為了打贏固然不容易,但要打輸而且輸得像模像樣沒有破綻更不容易。
先看兩支人馬的組成情況。宋江帶領的是林沖、花榮、劉唐、史進、徐寧以及三阮等人,全是一心一意為其殺敵立功的人馬;盧俊義帶領的是吳用、公孫勝、關勝、呼延灼、朱仝、雷橫、索超、楊志等人。一線沖鋒陷陣的多是原來朝廷的武官,這些一心想讓宋江做老大的武將怎能傻乎乎三下五除二打下東昌府,而派來智多星吳用純粹是為了防止另一種意外:要是一不留心連盧俊義自己都沒把握好,鬼使神差地先拿下東昌府,那就把戲演砸了。
宋江攻打東平府也非一帆風順,史進自告奮勇去東平府老相識家做細作,沒有了“智多星”,宋三郎連仗都不會打,還得寫信給吳用咨詢。吳用得知史進進了東平府后,料想婊子無情,大事不妙,要是宋江哥哥輸了此陣咋辦?立即告別了盧俊義,去宋江那里幫忙。此時他也顧不得這場戲演得是否逼真了,是否要考慮所謂的“程序公正”了,立即從這支隊伍跑到對方隊伍中參賽,此時結果最重要。
宋江打下東平府后,得知盧俊義敗在“沒羽箭”張清手下,還對眾人嘆道:“盧俊義如此無緣!特地讓吳學究、公孫勝都去幫他,只想要他見陣成功,坐這第一把交椅,誰想又逢對手!既然如此,我等眾兄弟引兵都去救應。”
一場早知道結果的游戲還要如此認認真真玩下去,有意義嗎?當然有。否則宋江做老大的“民意”與“天意”如何體現?不如此,晁蓋遺訓那座高高的大山如何繞過去?就如后來一些選舉一樣,誰當選事先早就安排好了,但大伙還得一本正經地投票,以示民主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