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老太追著要小費的啟示-人與社會
第一次住星級酒店,應該是20年前,那是第一次用那么復雜的花灑,還有熱水和冷水之分,完全超出了我的生活經驗。結果等我沖完涼出來,地上一片狼藉,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同房的香港同事見狀,教我用浴巾吸干地板上的積水,同時告訴我,應該怎樣使用浴簾。
我還記得我自己很尷尬,但是對方非常坦然。多年之后,我終于理解她的那種坦然來自哪里,那是一種寬容和尊重。
最近在香港坐火車,頭等車廂時不時會查票,這在過去幾年是非常少見的。每次遇到查票,工作人員總會發現一個或者幾個違規的人,總是會有人一臉茫然地反問,要額外付費的嗎?
其實我相信在這些人里面,確實有一些不知道規矩的乘客,尤其是第一次來香港的人。
最近好幾次遇到工作人員站在頭等車廂外提醒上車的乘客買票,這是比查票更加人性化的做法。雖然被查到、被罰款之后,很多人下次就會守規則,但如果是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樣的規則,那這種處罰顯得很不寬容。而事先足夠的提醒,更顯得善意。
十多年前,第一次去美國,去餐廳吃飯,是應該要給服務員小費的,但是到底怎樣給。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在一家五星級酒店的餐廳,我簽完單起身離開,剛走出餐廳門口,被服務員老太太追了出來,她很認真地指著賬單告訴我,小費不夠,至少百分之十,而她是靠小費吃飯的。
老太太很不高興,在她眼中我這個中國顧客顯然很不懂規矩。雖然她大庭廣眾之下的舉動讓我很是尷尬,卻讓我從此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到一個國家之前,大概地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各種習慣,避免成為別人眼中不受歡迎的游客,我這樣做,并不是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在國外要為中國人爭氣。
我的出發點非常簡單,做一個守法的公民,做一個有修養的人而已。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不需要被代表,我也不想代表別人。
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而上升到一個族群,這是很偷懶的方法。當人們指責在埃及神廟涂鴉的中學生丟了中國人的臉的時候,我會覺得,其實應該覺得羞愧的是這個孩子還有他的父母。如果因為這個孩子的行為上升到中國游客整體素質這樣的話題的時候,那就變成了無止境的來回。外國游客也有不文明的時候,同樣,也有很多守法文明的中國游客。
不過,如果一個人生活的地方缺乏規則,法律意識淡薄,那么當他到了一個陌生地方的時候,自然很容易做出讓當地人覺得觸目的事情。同樣地,在一個有規則的法治社會生活的人,來到一個不重視規則和法治的地方的時候,會很容易被當地人的舉止行為同化。
很多人會說,不要說中國人隨便扔垃圾,在中國也可以找到隨便吐痰的外國人。不要說香港人如何守秩序,看看那些在內地的香港貨柜車司機,橫沖直撞,不講規矩起來比內地司機還要厲害。
確實是這樣,但是首先要問自己,這樣的舉止是否對呢?如果不對,那別人這樣做,為何會成為解脫的理由?其次,為何這些人來到中國內地,就會這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