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男子漢,就來聽荒漠的聲音-精英譚
2011年4月,南京市的高中生萬欣考上了美國深泉學院,成為媒體最近的頭條新聞。
在美國,還有比哈佛更難考的學校?來自美國權威的《普林斯頓評論》的數據顯示,有一所默默無聞的學院在招考新生時更加苛刻,它正是少有人知的美國深泉學院。
這所大學十分神秘,幾乎與世隔絕,自創辦至今已近百年,一直特立獨行。
它坐落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邊沙漠深處,被稱為世界優秀學生的“烏托邦”,目前全校師生加起來還不足40人,學制只有2年,每年的招收計劃不超過15名學生,且是名副其實的男校,所有女生禁止入內,牛仔式的校園生活是它的最大特色。學院創辦者是一個名叫盧西恩•盧修斯•納恩的美國電力大亨,他于1917年初建時,就定下了影響至今的六字校訓:“勞動、學術、自治”。
第一是勞動,整座學院位于山谷中,如同世外桃源,自給自足,一切運作都要靠所有學生和老師的勞動獲得;第二是學術,源引學院網站上的解釋:“在這里,過量的工作是一種特權,我們不會輕易地發放。”學術聲譽也毫不遜色,平均每年都有學生獲得美國國家級學術獎;第三是自治,即學生對學校的高度自治,包括老師聘用與招生都由學生們負責,而每年都會討論要不要招女生,結果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最終確定下來。
對于南京的萬欣而言,這將是生命的奇妙之旅。
今年1月,為參加現場面試,南京考生萬欣由上海起程,12小時后飛抵美國,再向深山和大漠深處繼續進發,從洛杉磯向北驅車5小時,轉乘3小時大巴抵達大山腳下,最后坐上學院專車,翻越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到達茫茫沙漠深處的深泉學院。這里距離最近的小城鎮也有30多英里。一路耗費36個小時,興奮的萬欣沒有合過眼。
面試時,一張偌大的長方桌擺在一間大大的教室里,15名“面試官”圍坐在桌子的三面,其中3名是老師,其余都是在校生——能否被學院錄取,在校生更具有發言權。
面試并不太難,答辯如同兒戲般輕松愉快,加之萬欣英文不錯,讓“考官們”都很滿意。
學院極少招收國際生,一旦被錄取,可擁有全額助學金,每年省下大約5萬美金的學費和生活費,其代價是每個星期必須要干完20個小時的苦力勞動。
萬欣接到被錄取的消息,自然欣喜若狂,他將在一個上千公頃的大學校園里,與世隔絕地耕種和放牧兩年。
學院創始人納恩曾說:“沙漠有著深邃的性格。他有一個聲音,需要仔細傾聽。先生們,為了什么,你們才來到這曠野?不是為了傳統的學術訓練,亦不是為了田園牧歌的生活;不是為了在商業中成功,或是在職業的道路上追求個人的利益,你們來,是為了準備好用你們的生命去服務,心中了然,過人的能力和高貴的信念是對你們的期望。”
就是這所學院,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實驗的成功典范。近80%的畢業生離開它后,直接轉學到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和牛津大學等名校讀大三,超過半數的學生最終取得博士學位。在職業道路上,這里的學生很少選擇為賺錢而賺錢,超過40%的學生成為律師、醫生或是教授。
從荒漠深處走出的學生們,牢記著校旨:真正的偉人,能在浮躁和喧囂的物質世界,靜心傾聽“荒漠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