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30則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
民間故事1大禹治水
傳說中的遠古時代,洪水滔洪水把莊稼都給沖毀了,還把小草小花給淹死了,還有很多東西都被沖毀或者淹沒,人們在水里走路,有的小孩子都被淹死了,因為他們太矮了,活下來的孩子都會被餓死,因為食物都被沖掉了,人們在這個生活里叫苦連天。
鯀實在忍不住了,他還沒等天帝允許,他就把天帝的寶物息壤偷走了,他用天帝的寶物息壤去堵住洪水,天帝發現了,天帝命令祝融把鯀殺死在羽山的郊外,火神祝融準備把鯀的肚子剖開,結果,里面就是鯀的兒子大禹。
天帝最終讓大禹用息壤把九州安定下來的。
鯀為了百姓的安寧而犧牲自我的生命,我祝愿禹能夠實現父親的愿望把洪水治住,給老百姓帶來安寧。
民間故事2鼠大牛二
貓和老鼠原先是好朋友,可是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選定十二生肖,就這件事破壞了它們的友誼,使得它們反目成仇。
貓聽說玉皇大帝要排生肖,就對老鼠說:“我的好朋友,你能明天清晨叫醒我嗎?”“當然,我們是哥們啊,必須會叫你的。”
可是正月初九那天,老鼠卻獨自出發了。半路上,老鼠悄悄地鉆到牛的耳朵里,順利地過了河。
結果,老鼠第一,牛第二;之后虎、兔、龍等動物都來了。
就這樣,貓和老結下了不解之仇。
民間故事3
在遙遠的森林王國了,住著一只傲慢的孔雀公主。她天天叫父王買來新鮮的食物,很是浪費。這可把父王急壞了。可是,傲慢的孔雀公主才不管呢,她只要自我舒服就行。
有一天,父王因為打仗去世了,臨死前,他對女兒說:“往后的一切就靠你自我了。”說完,父王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孔雀公主這才想到自我的日子。她想:“如果獵人用槍來攻擊我,來不及逃難怎樣辦呢?”。孔雀公主決定改變自我,做一個勤勞勇敢的公主。她趕緊請來了園藝家等來教她。就這樣,功夫不負有心人,時間一長,孔雀公主就學會了煮飯,砍樹編框。最終成了遠近聞名的好公主。
民間故事4葉公好龍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一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十分喜歡有關龍的東西。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明白了,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你怎樣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
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民間故事5蒼頡造字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蒼頡是皇帝的史官,他長著跟龍一樣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異常喜歡觀察身邊和周圍的事物,他也十分愛動腦筋或者是想問題。他每一天抬頭觀察天上星星的變化,看烏龜背上的花紋、雀鳥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樣貌和形象,經常在自我的手上描畫事物的形體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創造丁文字。蒼頡在創造文字的時候,上天下起魚點一樣的粟米,怕人們光顧寫字。將來人們餓肚子。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龍也藏躲起來,是因為怕文字把他們的丑惡行為記錄起來,昭告天下,使他們遺臭萬年。這就是文字的由來。
民間故事6
桑園峽內黃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園峽中段黃河激流中卻有一個屹立的大石。百姓稱之為將軍柱。傳說這個將軍柱是魯班修建的。當年魯班周游列國時,來到桑園峽邊上,為方便兩岸人民的來往。魯班把橋墩的位置選在了將軍柱的這個地方。從此,魯班早出晚歸,負責施工,半年過去了,橋墩在漸漸長高。有一天,魯班的妻子送飯到岸邊,等了一陣不見魯班,便到岸邊看個究竟,誰知她在岸邊看見一個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著巨石,一個手拿著鐵錘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聲驚叫。魯班一慌,一錘砸在了自我腿上。手中的石頭也飛到了對岸的山上,橋也就沒有建成。至今在將軍柱上有一個十分光滑的石頭,好像是整個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間則是脊柱,把石頭一分為二,好像是長期靠著休息時留下的。傳說這就是魯班造橋時所留。
民間故事7
生老病死是最自然可是的事了,可是因為“病”而早早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又實在值得同情。神農覺得自我有保護好自我的子民的職責,所以他踏遍神州大地尋找治療病患的藥草,找到后他都先自我服用來確定有用與否或者有毒與否。最終最終找到了能夠治療很多常見病患的藥草。
民間故事8女媧造人
在盤古肉身化為大地之后,大地上出現了很多種生物。多了很多年之后,大地上出現了一位同樣偉大的人物女媧。女媧發現大地雖然有了很多生靈,可是它們缺少著創造本事,于是女媧便用黃泥按照自我的摸樣捏出了很多小人,因為女媧覺得創造的這些人應當和自我有點區別才是,所以把泥人的尾巴改成了兩條后肢(雙足)。之后用施放了法術將這些小人變成有生命的活人,并且這些人都具有自我獨立的思想。
民間故事9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稱河伯。他站在黃河岸上。望著黃河水自西向東流,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河伯始終不信。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河伯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歡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我,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日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民間故事10
有個小伙子叫黃河,英勇無比。戀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親看不起他,所以處處刁難他。一次他一箭射向女子的父親,沒射中,因為他從來不虛發,就到深山去修煉。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鳥,鳥告訴他那姑娘自殺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淚水不停地留下來,構成了此刻滾滾的黃河。
民間故事11
河伯馮夷受命治理黃河,但操勞一生沒有把黃河治好,到年邁時,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畫了一幅黃河水情圖,又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大禹,將水情圖交給了他。大禹根據河伯授給他的這一幅圖,疏通水道,最終治理好了黃河。
民間故事12
傳說很久以前,瀘西域西的玄天閣上住著廠位法術超群的老道士,世稱“唐神仙”。唐神仙少時飽讀經書,聰慧過人,但科舉場中歷盡坎坷,終無進身之門徑。唐神仙看透了社會的腐敗黑暗,憤世嫉俗,選申阿廬古洞這個世外桃源遁隱樓身、修行悟道。善良的妻子長年堅持給他送飯,并苦苦哀求他回家居住。妻子炙熱的感情融化不了丈夫冰凍的心,枯木再難萌發新芽。有一天,唐神仙對妻子說:“你的情我領了,但洞外的世道令人難以忍受。今日我們以這僅剩的魚骨為卜,若此魚生還,我得繼續在洞中修道,若不能生還,就遵從賢妻之命出洞回家。”言畢,將魚骨投人水中,霎時,魚骨變成了搖頭晃尾的透明魚。當地百姓視為“神魚”。
民間故事13
一天夜里,狐貍捉住了一只貪玩沒有回家的母雞,把它拖進窩。狐貍想:今日已經太晚了,還是好好睡一覺,明天早上再吃它吧。狐貍把母雞當枕頭,開始睡覺了。可是,翻來覆去睡不著。狐貍自言自語地說:“可能是枕頭太軟了,還是把雞的肥肉吃一些吧。”于是,狐貍就把雞的肥肉吃光了,又枕在母雞上頭睡了。
民間故事14
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七夕節。也稱“乞巧節”或“少女節”。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織女下界和牛郎成親,玉帝和王母娘娘勃然大怒,命天神下界抓回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王母娘娘后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這一天,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據說七夕夜深人靜之時,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織女的脈脈情話。因織女心靈手巧,之后歷代少女每逢七月七日便向織女“乞巧”,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等傳統流傳。
民間故事15
放學了,在人山人海的校門口,總能聽見一陣陣地吆喝聲:“賣冰糖葫蘆嘍……”順著聲音望過去,一個只能當我姐姐的人拿著一個大木叉,木叉上叉滿了令人垂咽欲滴的冰糖葫蘆,生意十分好,她的身邊圍滿了學生,都爭先恐后的把一張張的鈔票舉在頭頂,她有些忙可是來,好不容易我艱難得擠到她身旁,要了兩串冰糖葫蘆,趁她找錢的時候,我觀察了她,她扎著兩個松散的小辮,穿著一件很舊的上衣,一條深蘭色的勞動布褲子,本該在學校里讀書的她卻在這做生意……
民間故事16
祝融因為教會人類使用火,人們對祝融都十分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可是眼,心想世界萬物離不開水,為什么人類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我,越想越氣奮。于是集四湖五海之水沖向昆侖山,把昆侖山上的圣火澆滅,頓時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十分憤怒,騎上火龍,與共工大戰起來,水此終是往低處流,洪水從昆侖山下落下來,祝融乘機發起進攻,把共工燒得焦頭爛額。共公輸得不順氣,一氣之下撞向不周山,誰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給撞斷了,天也塌下來,給世界萬物帶來災難,于是就引來女媧補天的故事。
民間故事17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所以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立刻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所以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民間故事18
晉朝有一個叫孫敬的人,每一天讀書到深夜,經常怕打瞌睡,就用繩子系住頭發拴在房梁上,如果頭昏要打瞌睡,頭往下墜,繩子就會將他扯醒。他就用這種方法防止自我打瞌睡。
民間故事19
秦朝時,官府修長城,無數貧民被抓去服徭役。萬喜良就是其中之一。幾年過去了,鄰人們去修長城的都回來了。萬喜良卻沒回來。他的妻子孟姜女就沿著長城去找,邊找邊哭,但怎樣也找不到丈夫。之后,長城都被他哭倒了。
民間故事20
相傳在很多年前,黃河在那里決了一次口。人們費了幾年功夫才把決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災民,早已無家可歸,等把黃河水堵住,有的干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時蓋的臨時草庵里。他們在那里開地耕種,成家養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叫貴家莊。又過了好些年,從滎陽流出來的涸水在那里流入黃河。這樣一來,那里南來北往的人多了,成了個熱鬧的地方。
民間故事21
民間傳說灶王名叫張萬倉,娶妻郭丁香。張萬倉經商外出愛上少女王海棠并帶回家,休了妻子。海棠好吃懶做,將家吃窮走了。后萬倉遭大火,雙眼熏瞎淪為乞丐。到一富人家討飯,吃碗面后感覺像前妻丁香所做,一問果然如此,萬倉羞愧,一頭鉆進灶膛。玉帝念其悔意,封萬倉為灶王。
民間故事22
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于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提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之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此時鐵拐李拋下自我另一項法器鐵拐(或說葫蘆),漢鐘離扔了芭蕉扇,張國老放下坐騎“紙驢”,其他神仙也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
民間故事23
秦始皇為了造長城,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不知餓死累死了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準備結為夫妻。成親那天,闖進來一隊官兵,用鐵鏈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聽說丈夫已經死了,孟姜女痛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首。
民間故事24
戰國時,有一個叫蘇秦的人,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回家后被家人看不起,就將太公《六韜》、《陰符》等兵法書藉,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夜深人靜,頭昏腦漲,眼睛發澀,總想睡覺的時候,就用錐子自我刺自我的大腿,使自我清醒后又讀書。
民間故事25
西漢人匡衡,小時家里很窮,十分喜歡讀書,但晚上家里沒有油點燈。鄰居房里點著燈,匡衡就把墻壁鑿一個洞,讓燈光從洞里透過來照著讀書。
民間故事26
七仙女紫兒,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仙女得知丹陽境內(今孝感)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僅有百日緣分。
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
民間故事27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大帽山是一片大海,海里住著南海龍王兒子龍,岸邊住著牛魔王的兒子牛和鯉魚精的女兒魚。魚和牛從小青梅竹馬,經常喜歡在一齊玩。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都已到青年時期,牛和龍同時愛上了如花似玉的魚。而魚只愛上為人忠誠,力大無比的牛。
一天,牛和魚約會時被龍看見,龍頓時火冒三丈,立即要和牛決一死戰。這場大戰戰了七七四十九天,戰到翻江倒海,天昏地暗,仍未分出勝負,結果大海干枯變成了高山。也就是大帽山。
這件事最終被上帝明白了,于是上帝把龍頂在大帽山的山頂上;把魚鎖在了半山腰上;把牛牛趕下做凡間苦役,就在牛被趕下做凡間苦役的前一夜,牛和魚在大帽山的山嘴上做最終的生死離別。
最終,人們為了紀念牛和魚這個凄美的感情故事,就把大帽山叫成“牛魚嘴”。
民間故事28
從前,有四個饞人,共同走進一家酒店坐了下來,其中一人說道:“我們今日就以姓吃菜吧。”四人贊同。桌上共擺八碗菜。姓姜的先說:“姜太公釣魚。”說完把魚端走了。姓黃的之后說:“黃鼠狼拖雞。”說完就把雞端走了。姓秦的一看說:“秦始皇并吞六國。”于是把剩下的菜全部端走了。
姓孫的看到桌上一碗菜也沒有了,一氣說:“我姓孫,孫悟空大鬧天空。沒有我的,你們也都別吃!”“嘩啦啦”把他們的幾碗菜全掀翻了,酒菜狼藉一地。四人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地嘆氣道:“唉!早知今日,何必出‘題’啊!”。
民間故事29
一個農民的妻子發高燒,他到集上去抓藥。在藥店門口,他問正站在馬路上的一個孩子,怎樣稱呼店里老板。“庸醫。”孩子說。農民到了藥店。他說:“你好,庸醫老板。”啪,農民挨了老板一個嘴巴。“我想抓一點兒退燒藥,庸醫老板。”啪,他又挨了一個耳光。“就這些嗎?”“對。”老板氣沖沖地說。回到家,農民對他的妻子說:“你快起來,我把藥抓回來了。”他讓妻子坐在椅子上,使足勁給了他妻子一拳,打得她跌到床上去了。
他的妻子被他這么一嚇,出了一身汗,燒還真的退了。農民又進城去找老板。他走進店鋪說道:“上次抓的藥沒用完,剩下的一半我又帶回來了。”說完,一拳打在老板的耳朵根子上,打得他轉了好幾個圈。
民間故事30
從前,有一個女人十分懶,丈夫外出經商,她在家煮飯從來不刷鍋,也不刮去鍋底灰。三年后,丈夫回來了,對妻子說:“渴死我了,快燒口茶吧!”懶婦舀了一碗水,鍋就滿了,她坐灶門口燒火去了。丈夫左等,鍋不透,右等,水也不開,他渴急了,上廚房去看看,懶婦坐在灶門口忙得滿頭大汗。
丈夫揭開鍋蓋一看氣昏了,提起鍋來使勁一摜。可是鍋在地上并沒有碎,而是骨碌碌地直轉,滾出好幾口鍋來,大的小的滿地都是。懶婦立即從灶門口爬起來拉著丈夫說:“熄熄火!熄熄火!你出去三年,我們的一口鍋下了多少口鍋啊!”弄得丈夫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