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讀懂必讀書|《中國民間故事》(附600字讀后感)
必讀書目精講07
《中國民間故事》·“瞎話兒”好聽 親近傳統(tǒng)
《牛郎織女》
1、閱讀時長:100分鐘 字?jǐn)?shù):9.7萬字
2、主題詞:好玩 有趣 神奇 傳統(tǒng)
3、特別推薦:華中師范大學(xué)劉守華、陳麗梅夫婦主編的版本更全面且有代表性,語言生動活潑極富地域特色
4、閱讀成果檢驗:能夠繪聲繪色地講述三五個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是小學(xué)五年級必讀經(jīng)典書目。
它有許多版本,我選讀的是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由劉守華和陳麗梅主編的這一版。
為什么會選這一版呢?大約是因為我喜歡它的學(xué)院氣。
民間故事原本是在最底層的泥土里長出來的,它真?zhèn)€是土生土長、野味十足、原滋原味、生機(jī)勃勃的 ,但同時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劉守華和陳麗梅兩位主編,是一對深入研究民間故事數(shù)十載的老夫婦,同為華中師范大學(xué)教授。他們編輯的這本《中國民間故事》,力求雅俗共賞,且盡可能考慮了地域覆蓋的廣度。
什么是民間故事呢?
簡單地說就是口頭語言藝術(shù)。有些地方又把它叫作“瞎話兒”“古話兒”。
我極喜歡“瞎話兒”這個詞兒,它是和慈愛的老奶奶、葡萄架或是炭火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孩子們睡不著覺的時候,老奶奶就搖著大蒲扇或是翻著炭火盆里的小土豆,隨便地講些“瞎話兒”——白胡子老神仙啦,漂亮的仙女啦,力大無比的勇士啦,翻過九十九座高山去采藥的老頭啦,這些“瞎話兒”,每一次講都可能不太一樣,因為加進(jìn)了老奶奶的再度創(chuàng)造——她心里希望這個故事怎么樣,她就怎么樣再編那么一小段兒。所以常講常新,孩子們永遠(yuǎn)也聽不夠。
有些“瞎話兒”是一定會一講再講的,比如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孟姜女哭長城、十二生肖這一類,百講不厭。有幾個中國孩子沒聽過這些“瞎話兒”呢,誰會不知道這些名氣差不多要和孫悟空、哈利波特一樣大的傳奇人物呢?
假如說,一個中國人不知道牛郎織女,不知道白蛇青蛇許仙法海,那可真是怪事兒!
《白蛇傳》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民間故事孩子們都喜歡讀。
比如說,盤古開天辟地這類混沌宏大的故事,孩子們就未必買賬。
我的兒子小學(xué)三年級,他讀這本《中國民間故事》,就是從30個故事里的第19個《屋漏》開始的。
為什么呢?因為我給他讀了兩句,他立刻被吸引過來。這是全本書里唯一一個遼寧地區(qū)的民間故事,編者保留了非常濃厚的方言特色。比如說一開頭就說“有這么老兩口子挺窮,養(yǎng)一條毛驢精瘦,住兩間小房子稀破”;再比如說老虎想了想,(對猴子)說:“你猴奸猴奸的,我領(lǐng)你去了,到那里再治不了屋漏,你掉屁股一跑,扔下我咋整?”我就讀了這么兩句,9歲的兒子一把搶過書去,讀了起來,樂得哈哈的。
如果孩子們不太愿意讀這本書,家長不妨嘗試讓孩子從《屋漏》讀起。
這也是我特別喜歡這個版本的原因之一。
它保留了方言的味道,使每個地方的人讀到自己家鄉(xiāng)的民間故事都會覺得親切好玩,而像我們遼寧人讀北京、湖北、四川、廣西的民間故事,也都會品味到不一樣的風(fēng)味。
民間故事嘛,當(dāng)不得真,一會兒成仙,一會兒生死,一會兒大團(tuán)圓。就是這樣的。因為民間故事的特點(diǎn)之一就是情節(jié)夸張、充滿幻想,它是異想天開的、皆大歡喜的,它是超越自然、深有寄托的。因為普通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才會幻想到“瞎話兒”里去完成啊。
《梁山伯與祝英臺》
許多年前,有一本小小的雜志叫《故事會》,火爆得不得了。
因為全民喜歡故事。
故事風(fēng)趣、幽默、大膽、浪漫,充滿奇思妙想與自我實(shí)現(xiàn)。
讀故事,快樂就夠了。
就像聽老奶奶講的一段“瞎話兒”,不見得非有什么意義,一定要鞭撻什么、歌頌什么、表達(dá)什么,就是好玩,有意思。
這就是故事的真義。
倘若,我們可以在優(yōu)秀的故事選本里讀到更本色的語言、更生動的表達(dá),真是更加幸福的事。
倘若,我們可以在中國的民間故事里觸摸到來自時空深處的心跳,親近那個被稱為“傳統(tǒng)”的、似乎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就更是一種幸運(yùn)。
《中國民間故事》讀后感(600字)
常聽人說,我們是用故事喂大的孩子。說我們小時候,就讀各種各樣的繪本,聽各種各樣的故事。不僅僅是爸爸媽媽給我們講故事,手機(jī)里各種APP豐富多彩,想聽什么樣的故事都有呢。
讀了《中國民間故事》,才體會到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故事是多么絢麗繽紛、豐富多元。秦始皇有一條能夠趕走大山的神鞭,但他永遠(yuǎn)是那個被聰明美麗的姑娘騙走神鞭的倒霉蛋;好吃的青稞種子原來是一個英俊的王子幾乎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換來的,他為了給百姓弄到種子還變成了一條黃狗;我們早就會背誦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原來背后真藏著一個關(guān)于仙人與黃鶴的故事……
這本故事集里,除了漢族的經(jīng)典傳說,有來自瑤族、藏族、白族、壯族、土家族、蒙古族的故事,各具特色、民族風(fēng)情濃郁。
要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些民間故事里的女性,她們都是那么了不起。土家族故事《張百中》里那個金色鯉魚變成的姑娘,畫龍畫虎瞬間都能成活。她又有智慧又勇敢,斗敗了縣官,和救她的張百中結(jié)成夫妻過上了好日子;壯族故事《百鳥衣》里公雞變成的姑娘更是聰明能干,最后和心愛的人一起打跑了強(qiáng)搶她為妻的皇帝;《秦始皇趕山》里的三公主,就連秦始皇也被她騙倒了;《白蛇的傳說》里,許仙怯懦沒本事,也是白蛇開了間保和堂藥店采草藥治病救人,后來法海使壞,也是白娘子與他拚死一戰(zhàn)、水漫金山……
民間故事里這樣的女性角色真不少呢,也許,這正是寄托了許多古代女子的夢想與心愿吧——自己被禁錮在現(xiàn)實(shí)世界,可是她們多希望自己擁有戰(zhàn)勝邪惡的力量,擁有幸福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