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睡前小故事,讓孩子聽懂中國藝術史
《天下無賊》葛優有這么一句經典臺詞:“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此話不假。你看看,現在大到就業招聘廣告,小到培訓班招生信息,讓人越來越覺得,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地位。可謂是對古語名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盡有顏如玉”最好的解釋。
而要培養人才,自然離不開孩子從小的教育。如果說陪伴是最好的成長,那么,睡前的小故事,不就是最好的分享嗎?
當我讀完《大話中國藝術史》以后,我的直覺告訴我,倘若和孩子一起分享《藝術史》,不僅是讀者本人有興趣,就是孩子也會沉迷其中的故事不能自拔。
《大話中國藝術史》的作者是青年創業者瀟涵,外號“意公子”。擅長用大白話解讀藝術,發起“意外藝術”項目致力于藝術大眾化普及,主講藝術脫口秀《藝術很難嗎》等一系列音視頻節目全網播放量超過了32億。
以上是作者的簡介和評價。還有,據有關媒體公開報道,“意公子”創建的“意外藝術線上社群”,遍布31 個省市,近1700萬藝術同路人在這里創造和分享美好。一句話,“意公子”是絕對的頂流,大咖。
只從名詞去理解,藝術是指“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托情感的一種文化。”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具有美學價值或者哲學價值。
這種刻板的印象,讓很多人一聽“藝術”便覺得高雅,“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自然讓人覺得“藝術”的門檻太高。但是,這一現象從“意公子”這里得到了改變,因為在她的筆下,青銅器也是有生命的,就是墓葬的陪葬品,也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于是,一本大眾皆能讀懂的《大話中國藝術史》便新鮮出爐。
“藝術創作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放在《大話中國藝術史》里去衡量,完全合拍。
與科學相比,藝術離不開情感的表達,也不一定具有大眾層面的娛樂性。從古代的“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能,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藝術,借助語言、文字、繪畫、音樂、形體等表達,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個陌生的封建王朝。
我在前面說過,這本書可以做為孩子們的睡前小故事,便已經提及了她的通俗易懂性,具體來看,大致源于本書的三大特點。
一、句句皆有梗,一口氣讀完10000年中國藝術史
這大概是“意公子”的語言特點。在一篇《“意公子”瀟涵:用你能聽懂的話聊藝術》中,你就會發現,她的語言風格即是如此。
比如這些文章,一看標題,就像你饑餓遇到飯店,忍不住駐足打量,然后迫不及待地走入,滿足你空空的胃。同理,遇到此書,你也禁不住誘惑,要打開閱讀。
第一章《原始藝術 藝術的開始,是一場意外》中,只分兩節。一節《玩泥巴玩出新境界》,一節《長得好看還是有用的》。只看標題,就覺得甚是有趣,總比什么“論陶瓷藝術的魅力”好像更得勁。
畢竟,我們的生活都有太多的壓力。作為新一代城市旅居者,有知識有能力,但既根扎不到城市,又回不去農村。在我們心里,不但有著豐富質樸的情感,也有不甘命運的拼搏和抗爭,除了上班掙錢,就是下班休息,讓有限的時空內,去討論高深難懂的藝術話題,真是拿捏了我們的命脈。然而,《大話中國藝術史》的出版,不再枯燥乏味,不僅能輕松愉悅地豐富我們的精神家園,還可以讓我們為下一代做好知識輸出儲備。
《三千年前的吃貨太講究了》一節,就對青銅器家族進行了歸類闡述。一句話總結“青銅器既是吃飯、聽歌的家伙,還是打架的家伙”。
既然提到了“吃貨”,那么周天子大宴賓客時是什么樣子的呢?書中這樣寫道:“他的案上會同時擺放9口升鼎和8口簋。不僅如此,每個鼎里裝的肉食還都不一樣,牛、羊、乳豬、魚、干肉……”這當然是“王者的盛宴”,普通百姓,也只有陶泥瓦當。
倘若我們知道這些,至少不會被孩子一道“啥是青銅器”給難住,而給孩子講這些,雖然考試用不上,但至少讓孩子去博物館不會出現“那些東西怎么長了銅銹”的尷尬。
二、故事性強,讓人不再覺得藝術高潔冰冷
其實本書最大的特點還是故事性強,正如作者“意公子”在媒體采訪時說的那樣:“因為我是做藝術普及的”,所以,本書的亮點就是故事性。
蘇東坡的《寒食帖》,那是蘇東坡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時光,下監獄,差點被處死,然后一路被流放到了黃州。在一個寒食節,他四十七八歲了,顫顫巍巍地從床上坐起來,又餓又冷還生著病,寫下了這首《寒食帖》。這是一篇草稿,寫錯了之后就直接點掉,也不管它。
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我們小時候臨摹顏真卿,那字從來都是方方正正的。其實那是顏真卿在他人生當中非常慘痛的時候寫下的。那時候,他的親侄兒被叛軍殺死,死后一年,別人才找到他侄子的頭骨。顏真卿就是在這樣一個巨大悲痛的情緒底下,寫出來了《祭侄文稿》。他的情感更加激烈,所以他把那些所有的錯別字,全涂改掉。
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這是一個男人在酒后微醺的狀態,完全放開自我的情況下寫的,這個男人叫王羲之。他酒醒了以后,想謄寫一份正式的,怎么寫都沒有當初的那個好。于是這份行書也就成了天下第一行書。
如果這些還讓你覺得不過癮,那么,李白其實是個大書法家,《清明上河圖》原本是旅游指南… 32個讓你意外的藝術故事呢?不信你不喜歡。
三、插圖豐富,裝幀精美,收藏學習皆可備
說到這里,很多古玩收藏愛好者會說,其他的收藏類書籍會更有意思,是的,《古錢幣收藏》之類的,難道能涵蓋“陶器、玉器、青銅器、山水畫、書法……”等等作品?而本書,囊括了150件中華藝術品,其中4帖經典書法,9幅傳世名畫、45位頂級藝術名家。
《清明上河圖》,全書用7個頁碼的長幅展現了原畫,還對17處細節做了詳細的說明。
《富春山居圖》,不僅有畫,還將跋文單獨印刷成文供讀者賞析。有時候,古人觀看長卷畫,就像我們看大片,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觀賞才不會留下遺憾。
全書是線裝本,印刷精美,真可謂,原始藝術、青銅時代、秦漢魅力……10000年中國藝術史,一書在手,讀書鑒品,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