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傳道遠 名人故事潤童心|聽東路社區孩子們講述名人家風故事
家風家訓傳道遠
名人故事潤童心
家風純正,雨潤萬物
家風是道德品質的時代積累
家風蔚然,國風浩蕩
家風是嘉言懿行的代際沉淀
由東路社區兒童之家主辦
成都心益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東路社區兒童之家家委會承辦的
“家風家訓傳道遠,名人故事潤童心”活動
順利在線上開展
已經有兩位小朋友
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名人家風故事
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聆聽~
名人家風故事:紀曉嵐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東路社區兒童之家“家風宣傳大使”高晨天,今天給大家分享“紀曉嵐”家風家訓故事。
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是清代著名的清官。他身后并未給子孫留下白銀田產,卻為紀氏一門傳承下了一份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紀氏家訓。紀曉嵐閱歷豐富,看透人間冷暖,對待教育子女,貴在身體力行。并且他的家教很嚴,體現在紀氏家訓中,對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晏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四宜是: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這“四戒”與“四宜”相輔相成,既告訴后人什么不該做,又告訴后人應該怎么做,充滿人間煙火,值得學習。這便是紀曉嵐家風家訓小故事。
名人家風故事:曾國藩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東路社區兒童之家“家風宣傳大使”邱子菲,今天給大家分享“曾國藩”的家風家訓故事。
媽媽:邱子菲 小朋友:唐良軒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但其對子女的教育卻留給后人很多可借鑒的內容。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后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p>
以儉持家。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余錢,親自下廚、紡織。
勤于治學。除了“儉”,曾國藩對子女的另一條要求是“勤”。曾國藩堅持給子女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探討學業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他寫信給兒子曾紀澤,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1000個字。
曾國藩還敦促家人每日堅持學習,并多次為全家擬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吾家男子于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細(工)四字缺一不可?!?/p>
重視家教。曾國藩有3子5女。曾國藩規定:每個女兒出嫁,嫁妝不得超過200兩銀子,同時嫁妝中還有父親親手書寫的功課單。曾國藩想把女兒培養成勤儉持家的家庭主婦,實際上女兒做得比父親期望的更好。
以上就是“曾國藩”家風家訓的故事,謝謝各位的聆聽!
「END」
排版:華華姐
內容:來源東路社區兒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