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太白酒的傳說
唐代大詩人李白嗜酒如命,酒后往往能寫出千古傳誦的好文章。離開長安到了采石之后,李白常到采石街頭的魯氏酒店里喝酒。店老板魯老爺表面對人和顏悅色,實際上卻是個摳門的鐵公雞,常常克扣店伙計的工錢。
有一天,李白酒癮大發,又來到魯氏酒店。魯老爺上下打量李白,心想李白離開京城已經多年,身上的錢恐怕快花光了。他暗使眼色,讓酒保別理李白,可酒保就像沒看見一樣,依然熱情地為李白斟酒。臨走的時候還給李白灌了一大壺上等美酒。魯老爺心疼自己的酒,坐不住了,站起身,踱到李白身后,弦外有音地說:“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淺,經不住翰林這樣的大酒壺啊!”李白豪爽,明知上次給的酒錢還夠用,卻也懶得和他爭辯,從懷里摸出最后一錠銀子往柜臺上一擲,“啪”的一聲震得魯老爺眉開眼笑,急忙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錢!”
李白仰頭喝口酒:“不用找了,下次再來!”魯老爺點頭哈腰,“是!是!”
李白又連著來了好幾天,魯老爺算算李白丟下的銀子再有幾天也該花完了,就偷偷地給李白的酒里兌水。李白嘗到酒味不對,也沒說什么。以后李白再來,魯老板都親自迎接,但是酒中兌的水越來越多,有一天干脆就給李白裝了一壺水。
李白拎著酒壺回到船上,眼見江邊景色美不勝收,酒興上來提壺就喝,哪知是一壺江水,害得李白吐了半天。
當天晚上李白輾轉反側,無心睡眠,“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沒有酒,就寫不出好詩。趁著月光,李白索性起床出去散步了,路過一間茅屋時見一位兩鬢全白的老人家朝他點頭微笑,熱情地請他屋里坐。李白一進門,老人納頭便拜說:
“感謝救命大恩人!”
李白沒明白是怎么回事。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當年李白路過幽州,曾射殺兩只老虎救了戴姓老人和他兒子的性命。
老人眼淚汪汪地說:“這么多年,我和孩子跟著你從金陵到廬州,從宣城到采石,我們一直在你身邊,砍柴、釀酒、打魚,為的就是有機會報答您的大恩大德啊!”
李白十分感動,一把拉住老人的手,搖晃著問:“怎么不見孩子?”
“在魯老板的酒店里幫工。”老人家指著不遠處的酒店說。
說到魯氏酒店,李白又想起白天那一壺江水的事,正想把魯老爺以水當酒的事對老人說,老人早已抱出一大壇美酒,酒香四溢,“來,嘗嘗咱自家釀的酒!”老人拍拍胸,“往后,你喝的酒全由我這老頭子包啦!”
李白高興壞了,倒滿一杯一飲而盡,只覺酒味醇香,贊嘆道:“好酒!”老人很高興,又給李白斟滿了美酒,李白也不客氣,一杯又一杯,喝得痛快淋漓,沒一會兒就酩酊大醉。他瞇著醉眼,詩興大發,叫人紙筆伺候。老人急忙送上紙筆,李白不假思索,一揮而就: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老人激動地捧起墨跡未干的草書,第二天就找人精心裝裱,恭恭敬敬地貼在自家茅屋的墻上。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老人家里有李白的真跡,也都聽說李白是喝了老人的美酒才寫出如此好詩。從此之后,江邊路邊,南來北往的人都會來到戴老漢的茅屋,坐下喝兩盅,細品美酒,想象李白當初揮毫潑墨,該是多么瀟灑。日子久了,老漢開起酒店,除了為李白釀酒之外,也給南來北往的路人們提供了一個歇腳的地方。從此“太白酒家”就出名了,客人絡繹不絕,生意十分興隆。沒過多久,魯家酒店因無人問津而關門了,戴老漢的太白酒家的生意卻十分紅火。
就這樣過了一年,戴老漢不幸病故,李白聽到消息后悲痛欲絕,來到江畔,灑酒祭奠戴老漢,并寫下一首悼念老漢的詩:
戴老黃泉下,
還應釀大春。
夜臺無李白。
沽酒與何人?
從此之后,長江沿岸的大小酒店總以“太白酒家”“太白遺風”作為店號,這也就是“太白酒”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