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網絡語言對小學生言語表達的影響研究 淺談網絡語言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優質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網絡語言對小學生言語表達的影響研究 淺談網絡語言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影響篇一
ok3w_ads("s005");【關鍵詞】網絡語言;語言規范;語言學習
“我交了個假朋友,帶我去了趟假旅游。” “偶(我)稀飯(喜歡)次(吃)kfc(肯德基),but(但是)麻麻(媽媽)說:‘你造(知道)嗎?它是垃圾食品,次(吃)了對身體一點好處也米有(沒有),紙(只)會長肉。’”這樣的作業真是讓人有點不知所云。一些網絡語言隨著網絡的普及已經滲透進我們的生活,也開始出現在小學生的口語交流和寫作中,而他們正處于學習規范語言的起步階段。經常接觸網絡語言是否會影響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對此筆者進行了一番思考和研究。
一、網絡語言的類型和特點
對于網絡語言,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吳春風老師在《學生使用網絡語言的原因及對策》一文中提出網絡語言有四大類:第一類是與網絡有關的專業術語,如瀏覽器、網頁;第二類是根據現代漢語構詞材料組成,與網絡有關的用語,如上網、網友;第三類是網民在網絡上的常用語,很多是傳統詞語的新用,如“樓上”“樓下”等;第四類是網民生造出來的新詞,這類詞最為活躍,也最受爭議,如“小童鞋”“囧”等。這四類網絡語言中,只有第一、二、三類符合漢語的構詞規律。從語言的構成和網絡本身的特點出發,可以看出網絡語言的主要特點有:紛繁復雜,新奇形象;表達多元,缺乏規范;局限性強,更迭迅速。
二、網絡語言對語言學習的影響
網絡語言因新奇形象等特點被小學生接納。他們的口語和作文中時不時出現當下“時髦”的網絡語言。那網絡語言到底對小學生的語言學習會產生什么影響?
(一)對口頭語言的影響
1.使語言生動豐富
小學生語言積累不豐富,詞匯量小,形容事物時容易顯得貧乏無力。而網絡語言因使用者的豐富想象力、創造力顯得生動形象,符合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運用一些符合語言規范的網絡詞語也未嘗不可。例如:“小沈是我的鐵哥們兒,他做什么事我都會‘挺’(支持)他!”
2.設置交流門檻
很多網絡詞語的意義只有在當時創造的情境中能被人們理解。詞語事件化與信息濃縮化,必然會使不了解特定情境的人無法領會語義,使交流只能在小范圍人群中進行,造成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網絡語言數量增加迅猛,有些詞用了不久便被取代遺忘。因此,只有經常上網的學生才熟悉網絡語言。部分學生中還可能形成專用的網絡語言,與其他人區分開來。這成為交流的一道“門檻”。不了解這些用語的教師和家長在與學生交流時可能因此插不上嘴。
(二)對書面語言的影響
1.影響傳統閱讀效果
小學生上網主要是看視頻、聊天、玩游戲,這些活動中使用的語言一般都是短句,以短平快為特點。傳統的書籍閱讀更加強調朗讀、吟誦和品味,從精讀中感受語言文字所蘊含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理解、運用能力。而網絡語言一味追求情節上的關聯,會影響小學生對傳統閱讀的感情。
2.語言表達不規范
網絡語言的表達方式經常與語言的應用規范相悖。對于剛剛進行語言學習的小學生來說,其認知能力有限,如果接觸了這些網絡用語,勢必會造成語文基礎知識錯誤,語言表達不規范,語法混亂等后果。他們容易把書面表達和網絡交流混淆起來,在書面表達時亂加偏旁、數字符號等。例如:“莪(我)倒(暈倒,表示對某人或某事實很驚異),表(不要)隨便破壞人家的東東(東西)嘛!”
3.寫作用語聊天式
網絡語言組成元素豐富,拼音、諧音字、表情、圖片等都能用于表達。但小學生寫作時除了文字以外,其他元素基本都不能使用。經常用表情等元素表達情感,會形成慣性思維,影響小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發展,使得他們在寫作中習慣運用簡單直白的短句。
(三)對心理語言的影響
1.低級趣味影響閱讀心理
網絡是開放的信息交流平臺。相比生活中基于語言文明、內容健康等方面對小學生有所選擇地傳達信息,網絡中因網民魚龍混雜,紛繁復雜的信息良莠不齊,各種不文明的用語隨處可見。雖然兒童上網保護器類的軟件能過濾部分網絡信息,但難免會有漏網之魚。某些低俗、消極語言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把趣味低下當作有趣。
2.虛擬身份影響交流心理
網絡上性別、年齡等內容都能隱藏,個人信息十有八九都是虛假的。人們可以虛構身份與他人無所顧忌地交流,更有甚者會享受這種在虛擬世界中欺騙他人的樂趣。一些小學生也容易把欺騙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此習以為常,這必然會影響他們與人交流的心理。
3.新奇內容影響表達心理
詞匯變化會影響語言的發展,進而使思維方式發生變化。新奇有趣的網絡信息容易吸引小學生,但這樣的語言環境會使學生向求新求異的思維模式過度傾斜。創新是好事,但創新不成,惡意搞怪,用低俗語言包裝自己,不利于思維的發展。
三、網絡語言的正確應對方式
針對網絡語言已走進學生學習、生活的現象,教育界明確提出一些規定。比如廣州禁止中小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上海市專門立法對使用網絡語言進行限制。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揚長避短,讓網絡語言為我們所用呢?
(一)提升教師隊伍職業素養
1.正確認識處理,尊重發展規律
一成不變的語言是沒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的語言必然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網絡語言給漢語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對漢語的豐富和創新。雖然其中有些語言粗俗、不規范,但是隨著時間流逝,肯定會有一些有價值的語言沉淀下來,被大眾接受。因此對網絡語言應秉持寬容接納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客觀公正評價,引導教育學生
客觀公正地對待網絡語言,首先要從了解開始。教師必須深入了解網絡語言,努力做到與學生信息對等。教師還要勇于打破傳統語言規范的束縛,客觀公正地對網絡語言做出評價,平等地與學生溝通,對其進行教育引導。比如對于符合語言規律的網絡語言,完全可以讓學生運用到日常口語和寫作中,豐富表達形式。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使用
1.學好語言,明辨優劣
網絡語言雖然豐富,但有一些不符合語言規律、不夠文明,如“有木有”。我們要讓小學生明白它們的優缺點,形成正確的認識,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為此,教師要強化語言規范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運用習慣,從遣詞造句、標點符號等方面入手,為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打好基礎。
2.開展活動,規范運用
不規范的網絡語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對此,學校可以開展一些關于用語規范的活動。玩是學生的天性,寓教于樂的活動定能為學生接受。比如組織“我來找茬”活動,收集不規范用語,表演相關主題的小品等。
3.樹立標準,加強自律
網絡語言承載著豐富的信息,讓小學生拓寬了知識面。但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在利益的驅動下庸俗文化也層出不窮。面對一些低俗、惡搞、拜金的內容,小學生缺乏辨別能力。教師必須進行文化區分教育,建立明確的標準,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
(三)打造優良的語言氛圍
語言氛圍決定著語言的取向。打造優良的語言氛圍,對學生正確認識、運用網絡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充分運用書籍,規范語言學習
教材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的根本,是規范語言的最好載體。掌握好教材上的詞句,能為正確書寫生字、規范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還要倡導學生多讀優秀課外書,通過閱讀擴大視野,端正對語言的認識,學習語言大師們的寫作技巧。網絡雖然是現代化的學習交流工具,但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書籍更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
2.感受漢語魅力,激發學習興趣
漢語作為一種發展成熟的表意文字,蘊含著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詩歌賦予漢語音樂美,書法使漢字書寫成為藝術。教師要引導學生領略漢語的魅力,讓學生為掌握這樣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而感到驕傲,從而激發學好漢語的興趣。
3.優化語言環境,營造和諧氛圍
健康的語言環境下即便出現不文明的網絡語言,也能被正確的輿論導向所控制。家庭要配合學校做好小學生的上網、閱讀等教育管理工作,家長要以身作則,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語言氛圍。學校要注意對小學生進行文明規范教育,結合各科教學,提高他們的語言品位和運用能力。社會要加強制度建設與網絡立法,管理剔除網絡中的不良信息。
總之,小學生處于學習語言規范起步階段。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影響著小學生的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心理語言的發展。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采取恰當措施,引導他們用好網絡語言,努力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參考文獻:
[1]周梅.新媒體背景下網絡語言規范問題[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6).
[2]李悅.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規避網絡語言[j].語文教學之友,2007(6).
[3]徐華良.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語言——當小學生作文遭遇“網絡語言” [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7).
[4]吳春風.學生使用網絡語言的原因及其對策[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10).
[5]方忠.網絡語言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24(10).
(浙江省嘉善縣第二實驗小學 314100)
語言應對策略
影響
網絡語言
學習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