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家書范文(通用3篇)
家書抵萬金。家書,是一份牽掛,是一份期盼,也是一份傳承。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家書都讓人感受到愛與光明,感受到力與希望。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革命英雄家書范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革命英雄家書1
“農家書屋”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惠民工程,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通過在農村建立農家書屋,大力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活躍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現將我們的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機構健全
認真選擇農家書屋管理員,選擇熱愛書屋事業,服從組織安排,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積極完成本職工作的人作為農家書屋管理員,他們能認真學習,宣傳,執行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負責書屋設施和出版物的保管、維護和有效利用;熱情接待村民,主動為讀者服務;引導村民看書學習,經常組織讀書活動;及時做好書屋防潮、防塵、防蛀、防火及搞好衛生等工作;隨時了解村民讀者的學習需求和收獲,并做好記錄,及時向上級反饋信息。為保證建成后的農家書屋規范運行,我局制定了《農家書屋圖書管理辦法》、《管理員崗位責任制度》、《圖書借閱制度》,為農家書屋的規范運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領導重視
1、為促進我縣文化建設工作,確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務,經局長辦公會研究決定,縣文廣新局將每月一次對全縣各站館的農家書屋工作進行考核。
2、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5天,轄區內書屋年借閱人次不少于500人次,經常組織明察暗訪,出版物流轉2次。
3、配套資金足額到位,按照總局和省局要求規范使用,無挪用或配套不足。
三、出版物更新
1、農家書屋配置的圖書種類多,內容豐富,涉及政治、法律、經濟、文學藝術、文化教育、少兒、生活、科技等八大領域,為農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2、全市各縣、區按照要求完成出版物更新政府采購,采購目錄有備案、審核手續。
3、按照總局和省局市局有關要求比例選用出版物。
4、按時按要求完成出版物更新選書、配送等工作,有完備的交接手續,各農家書屋更新出版物不少于60冊,(不建設數字農家書屋的不少于100冊)。
5、更新的出版物書脊上年份標識、編號清楚,設施齊全沒有堆放現象,環境整潔,無嚴重丟失現象。
四、宣傳引導
為向廣大農民朋友宣傳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意義、功能定位及相關的惠農政策,認真扎實地組織開展宣傳活動。懸掛宣傳標語橫幅,制作宣傳展板,發放“致廣大農民朋友一封信”,并邀請團員、青年志愿者共同參與農家書屋。農家書屋在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服務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受到了農民朋友的歡迎。有很多農家書屋管理員說:“自從建起了農家書屋,很多村民沒事就來讀書看報,還有的村民專門帶著本子把有用的知識記錄下來。到了星期天,許多孩子也來看,農家書屋里就更熱鬧了。”
五、開展活動
1、依托農家書屋每年至少開展4次不同的活動(如讀書征文、演講、講座,培訓等)
2、托農家書屋開展“書香靈璧”讀書征文活動,多次開展全民閱讀知識競賽活動,并對農家書屋管理員進行培訓。
3、積極組織參加市局舉辦的征文閱讀活動;獲二等獎、三等獎。
六、書屋日常管理檢查和開門借閱情況
書屋懸掛統一牌匾,有農家書屋標識牌、開門時間告示牌;有固定的專職或兼職農家書屋管理員;各鄉鎮開展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工作,文廣新局對全縣管理員進行評優;管理制度、借閱制度、崗位職責上墻;出版物登記薄、借閱登記薄、需求登記薄,按照要求登記清楚,并記錄完整。
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5天,轄區內書屋年借閱人次不少于500人次,經常組織明察暗訪,出版物流轉2次。
七、日常工作落實情況
及時完成上級交代的各項工作,按照要求時間節點報送有關資料。文化事業是我們共同的事業,只有不斷創新管理,才能為實施全民閱讀,增強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認真總結農家書屋管理的經驗,進一步拓寬思路,創新發展,用以點帶面的方式,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逐步打造農民滿意的文化惠民工程,使農家書屋真正成為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效途徑和活動載體,為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明創建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革命英雄家書2
尊敬的各位領導:根據會議安排,現就**區2024年農家書屋建設情況匯報如下,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
**區現轄4鎮4街道,34個行政村,22個社區,總人口14.4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3.97萬人,鄉村人口3.15萬人。近年來,**區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加大農村文化設施投入力度,全面推進農家書屋提檔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全區現有農家書屋37個,已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目前,藏書158000余冊,品種500余種。平均用房面積23平米,藏書2600余冊,品種60余種。現有管理員38人,基本由村“兩委”成員兼任。書屋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6小時,每周不少于5天。2024年,**區農家書屋建設在省市文化部門的關心指導和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從書屋配備、管理、使用和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入手,積極部署,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在原有藏書的基礎上,補充更新2652冊。全年借閱瀏覽近5000余人次,占鄉村總人口的15.8%,借閱瀏覽圖書近10000余冊,占總藏書量的6.3%。
二、主要做法
按照中央、省市農家書屋建設要求,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載體創新,推動農家書屋提檔升級。積極引導學生、留守兒童、村民,定期到農家書屋讀書學習,培養看書學習、接受新知的興趣。按照甘肅省委宣傳部《關于印發關于組織開展“耕讀人家”、農民讀書明星評選表彰活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嚴格把關,層層篩選,共評選出6名“農民讀書明星”進行了表彰獎勵,在廣大村民中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引領作用。充分整合資源,將“七一”建黨節、讀書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等活動及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融入農家書屋,豐富學習載體,拓寬學習渠道,帶動大家愛學習、勤學習、善學習、樂學習。積極推廣“百草園”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目前已有170余人下載安裝。加快區圖書館、農家書屋總分館制建設,計劃投資20萬元,將24小時智慧圖書館“城市書房”、智慧文藝指導作為建設重點,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覆蓋農村、全民參與的數字化文化系統。
(二)強化制度建設,加強農家書屋陣地建設和管理。嚴格按照“六有一保證”(即:有圖書室、有“農家書屋”牌子、有圖書柜、有閱覽桌椅、有制度、有專兼職農家書屋管理員,保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6小時。)標準,對書屋進行規范管理。補充完善了《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圖書借閱管理辦法》《農家書屋圖書管理員職責》等工作制度和書屋開放四公開牌(管理員姓名、聯系電話、開放時間、監督電話)。成立由村委會主任任組長的管理小組,配備專人做好書屋管理工作,方便群眾閱讀。目前所有農家書屋“三項制度”“四公開”和“十個有”標準已全部規范落實到位。
(三)強化技能培訓,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水平。抽調區文化館、圖書館業務骨干,經常性深入農家書屋,對圖書上架、分類、編碼、登記等流程進行專題培訓輔導,強化管理人員業務技能,確保圖書上架到位、圖書分類保管到位、圖書借閱登記到位。由區委宣傳部、區圖書館、鎮文化站聯合,不定期對各農家書屋管理、借閱、開放等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及時督促規范,確保農家書屋管理到位、運行有序。
三、意見建議
(一)加大經費投入,提升農家書屋管理水平。農家書屋對推動農民讀書、用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活躍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農民文明程度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建議加大農家書屋投入力度,充實農家書屋圖書品種,調動廣大農民朋友讀書、看書熱情,進一步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書屋的管理人員基本都是村“兩委”成員兼任,無任何薪酬,管理疲于應付,積極性不高。建議給予一定經費、政策支持,選聘思想覺悟高、責任心強、樂于圖書管理的老教師、老干部、村民作為專職圖書管理員,保證村民能夠隨時看書學習。加強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加大書屋設施設備改善,進一步提高書屋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二)整合有效資源,提升農家書屋利用率。建議將農家書屋與黨員活動室、文化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各類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統一規劃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真正讓文化資源活起來、動起來,形成同臺合唱更大合力。加強與教育系統溝通協調,把書屋拓展為農村中小學生假期閱讀基地和素質教育基地。積極與周邊書店聯手,開辦“農家書店”,提升圖書品質及實用價值,增強書屋的吸引力,培養農民群眾的閱讀興趣,最大限度發揮農家書屋的功能與作用。
(三)改進服務模式,提升農家書屋覆蓋面。隨著電子信息化發展,傳統書刊的知識載體功能已逐漸弱化,電子閱讀逐步占據優勢。建議加大數字農家書屋平臺的建設和推廣,運用“互聯網+書屋”方法,建立以數字農家書屋平臺為基礎,以閱讀實踐活動為手段,以信息化管理為依托,以互聯網傳播為路徑,以手機等終端設備為載體的數字化閱讀模式,實現農家書屋的數字化和日常管理的技術化,提升農家書屋的使用效率,拓寬農家書屋傳播渠道,豐富農家書屋內容,為群眾提供更快捷、更方便、全方位、全時限的數字閱讀服務。
革命英雄家書3
說起曾國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風,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實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了60多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這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窮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寫一副對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在家書里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里,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绔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兼傳教(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