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導】李偉|“有準備與未準備”材料作文導寫
【作文題目】(三明市5月質檢)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多年前,華為數千海思兒女在所有先進的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的極限生存假設中,走上了科技史上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
材料二:2023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帶來始料未及的沖擊,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節奏。
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很重要,然而,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要面對意外挑戰。因此,涵養“未準備”的心態也是人生的必修課。請寫一篇文章,反映你對“有準備”與“未準備”的認識與感悟,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題,材料一出自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表的致員工信,信中寫道:“多年前,還是云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命題時對相關內容做了適當的整合與提煉,以便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該事例指向“未雨綢繆早做準備”,我們可以做出合理的解讀:華為正在逐步走出困境,若能在困境中順利崛起,離不開多年的“有準備”。材料二呈現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以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指向的是生活中我們要面對的“意外挑戰”。
兩則材料是有機關聯的,分別指向“有準備”與“未準備”兩個層面。
“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很重要,然而,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要面對意外挑戰。因此,涵養‘未準備’的心態也是人生的必修課。請寫一篇文章,反映你對‘有準備’與‘未準備’的認識與感悟,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作為寫作任務指令,首先,它明確了寫作的主題,這是寫作任務中的關鍵部分,考生應圍繞“有準備”與“未準備”這一主題寫作。“有準備”與“未準備”是一個關系型論題,考生應針對兩者的關系發表議論。而要闡釋兩者的關系,首先要正確理解“準備”這一概念,“準備”有預先安排或籌劃之意。成功由多種因素構成,其中未雨綢繆早做準備是關鍵之一,這個“準備”可能是物質方面的積累,可能是知識方面的儲備,可能是能力方面的提升,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成熟。然而,生活難免有意外,總有一些我們無法預判、無法提前準備的情況出現,此時,涵養“未準備”的心態就顯得十分重要。
結合兩則材料,正確認識“有準備”與“未準備”,考生可以有如下構思:
1.要未雨綢繆,“做準備”。人們常說,有備無患。盡管生活中我們常常要面對意外挑戰,但若我們能盡可能全面的考慮到每種情況的發生,并提前做好準備,那么,我們就能最大化地化解危機、戰勝困難。
2.涵養“未準備”的心態不可或缺。人生不是任何環節都能讓你以“有備而來”的飽滿狀態去應對的。很多時候,充分準備的機會只是一種奢求。如果我們總是抱著完全準備的高標準來衡量現狀,那么就難免陷入被動。而涵養“未準備”的心態,能讓人增進一份從容與堅定,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做出有意義和有目的的努力。
3.不畏懼人生的“未準備”狀態,不盲目做無謂的“準備”。未雨綢繆,做足準備,萬無一失固然是好,然而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律動,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有恰到好處的節奏也有突如其來的曲折。與其為了未來的、目前仍未知的“挑戰”而盲目作所謂的“準備”,不如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4.以“有準備”成就“未準備”的底氣。生活中總有無數的新情況會接踵而至,可不管有多少的挑戰與未知,那些肯低下頭認真準備、為每一個可能性下功夫的人,總是能在“未知”來臨時更快地做出應對。我們在其他事件中積累的經驗、增長的才干……這些沒有準備的“準備”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新情況。也許,人類就是在“有準備”與“未準備”中,在積累與挑戰中得以不斷成長。
其次,“反映你的認識與感悟”的寫作任務指令有利于幫助考生聚焦審視表達的主體“我”,便于考生思想的表達與情感的抒發;在文體方面應以議論為主,其他表達方式為輔;應做到有的放矢、中心突出,觀點明確、論據充足、富有說服力。
【范文點評】
以“備”之力 應“變”之危
三明市第二中學 高三(16)班 陳藝桐
古人云:“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作為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代代傳承,延續至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事物的變化更加風云詭譎。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遇到未經準備的突發事件。有人不禁提出疑問:于當今快節奏的時代,“未準備”的心態是否可以替代“有準備”的智慧?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誠然,于當今這個風云變幻的社會,每個人每天都可能遇到不可預知的危機與挑戰,這使涵養“未準備”的心態變得十分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提前做準備,只憑著一腔孤勇去面對未知。與之相反,未雨綢繆的智慧、平日里一點一滴的積累準備,才是我們面對未準備情況的勇氣與底氣。
如果沒有賽前日復一日的訓練,谷愛凌于最后一局的關鍵時刻,面對意外落后的比分,怎么敢毅然選擇高難度動作?如果不是提前數年就致力于研發芯片,華為公司怎么能在美國突如其來的芯片制裁下持續為客戶服務?如果沒有無數先輩探索出適合國情的社會制度與領導人日積月累的指揮魄力,中國遭遇疫情沖擊時,又怎么可能迅速控制病毒蔓延,將損失降到最小?
正是這些還未遇見困境時所做的點滴準備,讓谷愛凌完美完成動作,一舉奪得金牌;讓華為順利發展,堅定民族企業自信;讓中國在疫情元年成為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由此觀之,“有準備”是應對“無準備”的信心源泉,是涵養“無準備”心態這門必修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易卜生曾言:“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做好掌舵的準備。”紅日初升,其道大光,邁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正進入新時代;生逢其時,與之共長,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應做好準備,提升自身能力,涵養遠見卓識,以十足的自信與底氣面對一切未知,主動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一個人的理想,只有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有價值。”如今,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發展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往往不可預測。而吾輩青年,正處于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的美好階段,更應躬行踐履,不負時代所托,不負國家所望,于“準備”之中汲力,涵養面對“未準備”的坦然與從容,于變局中起舞,于人生之華中熾然前行。
【點評】本文開篇結合時代背景拋出論題:“未準備”的心態是否可以替代“有準備”的智慧。繼而抓住“有準備”與“未準備”的辯證關系展開分析,強調“有準備”是面對“未準備”的勇氣與底氣。論點鮮明,文脈清晰,字里行間體現出新青年的時代責任感。
未雨綢繆誠可貴,平視未知意更佳
三明市第二中學 高三(16)班 張碩煜
人們常說:不打無準備的仗。而我要說:更要打好無準備的仗。
未雨綢繆,居安思危一直為人們推崇。有準備為我們應對已知的挑戰奠定了成功的基礎。然而,生活中不都是肉眼可見的挑戰,更多的是那些無法預知的意外危機。所以在我看來,能讓我們行穩致遠的,更在于涵養打好人生下一場未知戰役的心態。
有人說,生活好比一場戲,你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一個先來。是的,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更沒有人能把握未來,但我們可以也應當把握當下,涵養好“未準備”的良好心態。敢于面對,摒棄畏葸不前,這是“未準備”心態的堅實基礎。這份敢于直視未知的勇氣,在詹天佑迎接“京張鐵路”重擔之時感召人心;在狄更斯仍是寫作界的無名小卒時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一往無前,是“越勇敢,越幸運”的堅毅勇銳。勇氣驅散了我們眼前的陰霾,讓我們敢于平視未知,氣志昂揚的走向山去。自信從容,淡然以對,是“未準備”心態的關鍵因素。勇氣讓我們站到未知對面,自信讓我們向未知走去,淡然以對。正如楊絳先生百歲壽辰上所感慨的那樣:“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橫亙古今,凡無往不利者大多面帶自信,淡然以對。毛遂面對未知,自舉自薦,終成一代佳話;鄧小平主席面對未知自信開局市場經濟,方有中國四十年后之耀目騰飛。敢于面對未來的挑戰,更需我們從容應對,唯當如此,我們才能在山中向上攀登。
當然,學會平視未知并不意味著將未雨綢繆貶低得一無是處。涵養面對未知的心態絕非一日之功,而在此以前將未雨綢繆寫入我們的日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層面上說,未雨綢繆為我們的平視未知提供了堅實的后盾,為我們應對未知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亂云飛渡,驚濤拍岸,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的風云際會使得未知挑戰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局都來得更為猛烈。不是不要未雨綢繆,而是更要做到平視未知。所以,我們更要重視并涵養兼具勇氣和自信的“未準備”心態,在這波詭云譎的今天,踏踏實實地打好每一場“未準備”之戰,書寫人生的璀璨篇章!
【點評】本文構思精巧,開篇從“有準備”對成功的奠基作用入手,引出涵養“未準備”心態的重要性,繼而從敢于面對、從容應對兩個方面對如何涵養“未準備”心態展開分析。結構清晰,觀點具有啟發性。
以“有備”之思,應“未備”之時
三明市第二中學 高三(16)班 王俊峰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給世界經濟復蘇再加重創……危機面前,挑戰之下,未準備的我們顯得手足無措。在未知面前,我們真的只能靜靜“躺平”了嗎?
其實不然。華為海思在缺芯片缺技術的極限假設中,毅然走上自主研發芯片的道路,當面臨國外芯片制裁時,扶大廈于將傾,自主芯片成為維系企業生存的關鍵儲備。究其根本,實為以“有備”之思應對“未備”之時的生動閃耀。思想的準備使我們在驚濤拍岸之時我自巋然,亂云飛渡之際仍舊從容。
弗蘭克爾在《生命的探問》中說到:“我們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么,但我們可以控制面對他時自己的心情與采取的行動。”危機與挑戰的隨機性使其具有不可預測的特點,因此當它到來時,沒有人能夠早有準備而實施預先的措施。
然而,相較于完全的“未準備”,我們還是能夠“有所準備”,那便是涵養“未準備”之心態。在認清我們無法全面準備未知的事實后,構筑好心理防線與思維陣地,能夠使我們在未知面前保持冷靜與鎮定,以便在危機來臨之際,迅速地采取行動,化危為機。
因此“未準備”心態之涵養,本質上是思維“已準備”之體現,而這一點恰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并且做好的。
“未準備”之心態不僅是做要好心理暗示,提醒自己居安思危,保持警惕。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危機到來之前,對自己能力的提升和對素質的打磨,是在未知面前的未雨綢繆。
有人可能會說:“在未知挑戰面前的準備缺乏目的與方向,難道不是瞎準備嗎?”誠然,相較于應對挑戰的具體措施,我無法事先獲悉與實施,這也似乎導致了準備的盲目性。然而,所謂準備,不單局限于具體行動,而對我們的能力,諸如堅毅,專注,敏捷等個人素養的提升才是最為關鍵的。而這些品質的運用貫穿于我們面對挑戰的每時每刻,才是我們化危為機時的真正法寶。
因此,身為青年的我們也當時刻“準備”,扎根當下,踔厲奮發,專注奮斗;培養性格,磨礪品格,樹立人格。以“已準備”之堅實素養,“未準備”之正確心態,應對前方的未知與挑戰。
愿你我均能行“準備”之實,涵“未備”之思,于亂云飛渡之際仍舊從容!
【點評】本文開篇結合時代背景引出在未知面前我們應該怎么做這一問題,繼而舉華為海思自主研發芯片的例子說明“我們能夠‘有所準備’”,接著,進一步分析涵養“未準備”心態的意義。作者能夠辯證看待“有準備”與“未準備”之間的關系,文章具有較強的思辨意識。
未雨者勿失綢繆意 思危者應涵不備心
三明市第二中學 高三(15)班 饒瑞洋
古人云:有備無患。新時代,這句話對我們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如果能夠做好準備正確迎接,我們就能化挑戰為機遇,化困難為希望。但準備往往不能面面俱到,萬無一失。因此,我們在未雨綢繆做好準備的同時,也應涵養“未準備”的心態去迎接時代的未知挑戰。
“居安思危”式的準備,在華為公司發展過程中證明了其價值。在幾年前,華為公司正處于蓬勃發展,事業興起的樂觀發展階段。此時公司卻做出極具遠見的決定:跳出美國技術的束縛,以當下自己的生產技術水平打造芯片。多年后,當遇到了美方的技術制裁時,準備多時的“中國芯”終于得以重用,準備多年的華為公司得以逐步走出制裁的困境,在新時代慢慢覺醒。由此觀之,多年的準備給予了準備者深厚的發展保障,也給準備者帶來了跌倒后再爬起的堅實力量。
誠然,這種未雨綢繆的心態和其背后的準備對于處在新時代的我們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常常能給我們帶來物質上的儲備,知識上的武裝,精神上的自信,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化其為機遇,化機遇為力量,讓我們在時代的航路上行穩致遠。
但是,我們的準備常常存在與困難不匹配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無法做出全面而又有效的準備。面對信息泛濫,挑戰四伏的現在,我們是否能夠僅僅依靠著有準備的心態與有限的準備來實現我們的成長與發展?
涵養“未準備”的心態會給出答案。涵養未準備的心態并不意味著隨心所欲,以隨便的態度面對困難,而是意味著在歷經困難的過程中涵養成熟的心態和堅毅的精神,在面對未準備的困難時能夠從容不迫,坦然接受。在2023年疫情開始時,中國白衣戰士直面突發困難,在未準備的情況下,展現出中國醫生“任你疫情洶涌,我自巋然不動”的專業素質。我們正是要學習這種未準備的心態,在遇到困難時堅決面對,于困境中展現最好的自己。
正如《阿甘正傳》中所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未來的道路或許平坦順利,或許坎坷曲折,如果我們能在思想上涵養未準備的心態,在行動上時刻做好準備,終有一天我們能收到生活的回饋,能品嘗到巧克力中最甜的那顆。
【點評】本文在肯定“未雨綢繆做好準備”的同時,重點分析“涵養‘未準備’的心態去迎接時代的未知挑戰”的重要意義。綜合運用多種說理方法,多處設問,層層推進。文氣沛然,全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暢。
分享語文的精彩
咱們的語文課
編輯部主任:李仁甫
副主任:周友喜
主編:丁學松 侯傳涔 程國斌
編委:邱利群 陳玉蓉 劉蘇梅 陳海峰
吉紅艷 戴靜蓉 戈浩卓 仇玲麗
張春華 蔡兆霞 沈一凡 李少卿
李宗洲 曾江保 崔海榮
本期制作: 曾江保
投稿郵箱:scyw20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