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國甲卷作文:可為也好,有為亦好,一個有夢想的時代
高考全國甲卷作文:可為也好,有為亦好,一個有夢想的時代
這套卷子,適用于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等地,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出這套卷子的難度不及乙卷。那么,作文的要求如何呢?
首先,我們搞清楚什么可以寫?通過給出的材料不難判斷,這是一個關于價值觀的論題。材料通過歷史與榜樣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主題是“可為與有為”習作要求比較常規,自擬標題,字數不少于800字,其他的要求不再贅述。
什么是“可為”,什么是“有為”,他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兩個詞從字面來理解學生都能看懂。到底可為什么?或者說什么是不可為的事情?可為是不是要一定有為呢?如果我們干了可為的事,卻沒能有為,這該怎么辦呢?我想,從一般人的思路去考慮或許更容易寫出點東西。
這篇作文說簡單也簡單,考生拿到作文之后都會有的寫,這也符合高考作文的一貫風格。讓考生都有的寫,考試雖說是場競技場,但絕不是少數人的展示平臺。但是,作文要想寫出點深度,想要有新穎的觀點也是不容易的。對主題的把握與理解,便決定了學生的創作思維。說的更直白些,這個題目直接反映了每個考生的價值觀的取向,是對學生內心深處價值觀的一種外在反饋。
這里只想說多么偉大的英雄,還是蕓蕓的大眾,都是可以入題的。能夠支撐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是一種融入血脈與靈魂的精神,在力挽狂瀾的歷史滄海中能夠一次次的糾正航向,正是這種精神才是值得我們去贊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