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語文作文“可為與有為”直接照寫為作文題目行嗎?
2023高考作文,全國甲卷的作文題,簡要來說是在一個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我們讀過的書,我們唱過的歌,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我們學習的榜樣,給了我們滋養和激勵,我們的未來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年代”根據這樣的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剛剛考完,網上就出現了有人提問,可以用“可為與有為”為標題寫作文嗎,這種問題。我們這里來分析一下。
高中的作文類型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幾種。顧名思義,命題作文沒有可選擇的余地,就是按照考試要求的題目來寫,這種指向性很明確,不存在審題障礙,有一定的自由度。
半命題作文,屬于給出一半題目,另外一半由自己補充,自主權比命題作文要靈活很多,考生可以選擇自己的特長自由發揮。
話題作文,則是給出一段材料,限定一個話題或者主題,讓考生從這段材料中考生找出可以發揮的點,通過自己的想象和思考,來寫成一篇文章。
顯然,話題作文要比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要開放很多,寫作的空間要大,發揮的余地也要大。畢竟這類作文不含觀點,內容形式也不限制,考生可以在不同的方向破題和點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或者是知識內存,呈現出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角度。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今年這個甲卷就屬于話題作文,而不是命題作文。命題作文沒得選,就用題目要求就可以了。但是話題作文就不一樣了,畢竟一個作文題目起到的是先聲奪人的效果,所謂“文好題一半”是夸張一點的說法。
從人的審美心理來說,閱卷老師在那么多卷子中反復看,好的作文題目的確讓人眼前一亮。如果大家都用話題來做標題的話,會沒有創意,很難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更沒有新意,吸引不了閱讀者的興趣,自然得分不會高。
再者主題“可為與有為”不是標題,題目太大,范圍太廣。材料給出的有很多角度,百年黨史,文學作品、歌曲、革命烈士、學習榜樣等。從這些角度,可為與有為有很多種答案,有很多種生活態度,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比如可為又有為的“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元勛”等典型人物。
但是我們要抓住材料中的中心點,前面引的那些材料,后邊隱含的內容是:這些給了我們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年代,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可為的。這是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我們可以寫的角度是繼承和發展,環境與個人,落實到我們個人的角度。
所謂話題,一定有一個中心,由中心想到的是過去、現在、未來,昨天、今天明天,這是個發展過程,我認為這才是中心詞,圍繞中心詞,再添加一定的詞語,組成一個完整意義的整體。 這樣的才能夠緊扣話題,讓人一目了然,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如果僅僅以”可為與有為“來寫,文章容易落入大話、空話、套話的局限,找不出明晰的中心,泛泛而談。而且僅僅以“可為與有為”為題,還容易過分依賴材料,將材料中的內容當作導語引入作文。
面對話題作文,我們要把材料化虛為實,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擬題的時候,可以使用修辭方法, 或者借用名句、古詩等手法來充當標題,因為這些句子很有生命力,影響力,用得好能讓閱讀者眼前一亮。
但是不能錯誤地把話題作文的話題主題,直接當成標題,話題或者主題只是寫作范圍,而不是作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