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2023高考作文03」“新時代青年”素材精選,范文考前必讀
高考日子越來越近,大家備考得怎么樣呢?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新時代青年楷模”素材精選。我們知道,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雖然“新時代,新青年”這一話題已經在高考作文多次出現,但相關的話題永遠不會過時。畢竟,對于即將面臨人生大考的我們而言,新時代的答卷正由我們書寫!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芳華。在這個新技術、新思維不斷涌現的時代,每個領域、行業都不乏新起之秀,明日之星。想要自豪地稱自己為“我輩”,就要躬身入局,找到自己的“主場優勢”,努力發揮自己的價值。向新時代的青年榜樣學習,讓自己也成為榜樣。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特別好用的“新時代青年”主題素材,分成了“提分名句”“人物素材”“必備主題與段落”“模考演練”四個部分,大家備考加油!
對啦,錯過之前文章的老師和同學們請點擊下面鏈接:
「沖刺2023高考作文01」“中國航天精神”素材精選,考前必看!「沖刺2023高考作文02」“審美與美育”素材精選,考前必看
一、提分名句
1.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魯迅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3.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陳獨秀
4.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李大釗
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6.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
7.作為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應該成為時代的青年,每個青年具有新的思想,準備更替舊的思想。這也是人類進步和人類進程的條件。——別林斯基
8.青春的美麗與珍貴,就在于它的無邪和無暇,在于它的可遇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席慕容
9.青春時代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時,這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莎士比亞
10.生活賦予我們一種巨大的和無限高貴的禮品,這就是青春。——奧斯特洛夫斯基
11.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曾國藩家書》
二、人物素材精選
1. 蘇翊鳴:笑對勝敗,一“鳴”驚人
2月15號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中,中國選手蘇翊鳴在一眾“神仙打架”中力壓群雄,一鳴驚人,終于獲得金牌。尤其是第二跳,蘇翊鳴內轉1800抓板堪稱完美,拿下93分的超高分,展現了驚人的天賦和能力。
之所以說“終于”,是因為他在2月7日的比賽中曾摘得一枚銀牌,但比賽的裁判尺度引發了廣泛討論。在拿下銀牌后,他說“與偶像同時站上領獎臺,是人生中最珍貴的”;在打分爭議出現后,蘇翊鳴教練佐藤康弘通過公開信表示,他和蘇翊鳴理解實時打分的困難性,懇請公眾終止批評。這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大度與善意。
正如評論所說,真正讓他光彩奪目的,不只是獎牌本身,更是那種對冰雪運動的純粹熱愛和笑對勝敗的迷人品格。
2.“天選少女”谷愛凌:比起天賦,努力更彌足珍貴
當谷愛凌腳踏印有中國龍圖案的滑雪板,從大跳臺一躍而起的時候;當她完成1620度轉體,輕松自如、平穩落地的時候,她已經注定成為這場盛會最熱的焦點。今年的冬奧,關于谷愛凌的一切,成了各路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
2023北京冬奧會讓谷愛凌走入了億萬公眾的視野,大家都夸她是天才,但她并不喜歡這個標簽。事實上,比起天賦,她的努力更彌足珍貴。大家都知道谷愛凌是斯坦福大學的高材生,滑雪只是她的業余愛好之一,為了不耽誤學業,她只能利用周末進行練習。訓練時間少,強度就必須高,“從早晨9點到晚上9點一直訓練,只有在纜車上才能休息一會,順便把吃飯問題解決”,“從家到訓練場有4小時車程,我學會了在車上寫作業,睡覺,換衣服,吃飯。”
谷愛凌的成功再次證明了那句話——要想看起來毫不費力,你必須拼盡全力。
3.北大考古女孩“鐘芳蓉”:堅守自己的“星辰大海”
2023年高考揭榜,以676分獲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鐘芳蓉,決定報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這樣的高分,卻報考考古這樣的“冷門專業”,引發了網友熱議:“古專業冷門,不容易找到好工作”“考古,注定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行業”……
鐘芳蓉回應網友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是受了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的影響。鐘芳蓉的“偶像”樊錦詩得知此事后,為表達對鐘芳蓉的祝福和希望,特意給她寄去了自己經歷寫成的一本書,還寫信鼓勵鐘芳蓉:“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念書。”
擇一事,終一生。“北大考古女孩”的選擇讓我們看到新時代青年心中的“星辰大海”。
4.“少年天才”曹原:綠卡算什么,我要回中國
2010年,年僅14歲的曹原參加了高考,并以理科699分的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年僅18歲時他就進入了麻省理工物理系進修。在進修的過程中,曹原一直在進行石墨烯超導研究,2023年他成功地進行了超導實驗,解決了困擾學術界一百多年的難題。2023年在世界有名望的雜志之一《自然》上發表了2篇相關的論文,轟動了學術界。很多報道還認為他可能是“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美國曾向曹原拋出了橄欖枝,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綠卡”,這一舉動也等于放棄了美國“綠卡”帶來的諸多好處,但他并不覺得遺憾,甚至還說道:綠卡算什么,我是中國人,我要回中國。
5.勵志女孩江夢南:從無聲里突圍,在涅槃中重生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江夢南的頒獎詞。
半歲時因藥物導致失聰,在父母幫助下,江夢南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憑借頑強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吉林大學,順利完成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業,并如愿被清華大學錄取。后來,江夢南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懷著“解決生命健康難題”的學術志向篤定前行。
“并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才會看到希望”,勵志女孩江夢南以對夢想無止境的追求實現人生逆襲,以異于常人的堅韌人生“感動中國”,而她的事跡,也會激勵更多處于低谷的人逆風前行,改變人生。
6.“戍邊英雄”陳祥榕: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2023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蓄意制造了加勒萬河谷沖突。
寧灑熱血,不失寸土!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邊防官兵對暴力行徑予以堅決回擊,陳祥榕作為盾牌手戰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懼、英勇戰斗,直至壯烈犧牲。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戍邊英雄陳祥榕寫下的戰斗口號。班長孫濤問他:“你一個‘00后’的新兵,口號這么‘大’?”“班長,這跟年齡沒關系,我就是這么想的,也會這么做的。”他堅定地說。而他也的確做到了。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高祖的千古擔憂,我們在新時代千千萬萬的陳祥榕身上找到放心的答案。
7.“全民小兒子”李文龍的“大局觀”【冷門素材,不易撞車】
今年冬奧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組決賽,在三名中國選手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龍和匈牙利的劉少林、劉少昂兄弟之間展開。這場比賽,武大靖和任子威都是爭金的主力,在戰術安排上,為了確保中國隊的這枚金牌,李文龍在整個過程一直都在默默守護隊友,打好“輔助”位置。
速滑的賽場上,每一秒都可能發生意外,決賽中首先沖線的劉少林被判犯規取消成績,干凈利落完成比賽的任子威、李文龍順利拿到了金、銀牌。首次參加冬奧會就收獲一枚銀牌,李文龍的成績令人欣喜,這與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和良好的心態分不開。
踏上冬奧會賽場的運動員,無疑都有一個金牌夢。令人敬佩的是,為了保證中國隊的這枚金牌,李文龍甘當“配角”。解說員王濛親切地稱他為“全民的小兒子”,對他堅決貫徹戰術,甘為人后的大局觀十分贊賞。
三、青年主題語段,考前必備!
1.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人生的必修課
人生的延長線,不是只畫一天、一月、一年,而是要天天畫、月月畫、年年畫。不是只畫一陣子,而是要畫一輩子。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會有志得意滿、一帆風順的順境,也會有遇到挫折、一言難盡的逆境。哲人說:“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韌。”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人生的必修課,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在鮮花和掌聲中不飄飄然,在困頓和挫折中不凄凄然,擁有從失敗中站起來的進取心,從成功中走出來的平常心。“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不忘初心,就能在變動不居的歲月中,保持腳步不停歇,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毅力,在砥礪奮進的路上永不停步。
——摘自人民日報,原文標題:《畫好人生的延長線》
2.青年要扣好人生路上的“第一粒扣子”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青年的價值取向,往小了說,決定了其個體成長路上的高度和成就,往大了說,更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風氣和風尚。正如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下的扣子都會扣錯。對青年來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個人生路上“第一粒扣子”必須要扣好,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特別是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思潮激烈碰撞,更要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選擇,強化人生定力,做到穩重自持、從容不迫、堅定自信。
——《以青年之青春寫時代之青春》
3.時代在變,青春責任不變
曾經有人認為,“90后”“00后”是嬌滴滴的,然而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年輕的醫務人員寫下“不計報酬、不畏生死、隨叫隨到”的請戰書,奮勇沖鋒;2023年入汛后,全國多地出現嚴重洪澇災害,年輕的黨員干部身先士卒、持續奮戰,用血肉之軀筑起守護群眾安全的“鋼鐵之堤”;脫貧攻堅激戰正酣之時,年輕的扶貧干部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哪里有需要,就戰斗在哪里……面對一個個困難、考驗,廣大青年不怕苦、不畏難,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摘自人民日報,原文標題《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四、模考演練【2023屆深圳二模】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 分)
在“今天,我們要做怎樣的青年”主題班會上,老師提出的問題讓你陷入沉思:為什么許多青年有了一點成績便自高自大,遇到一點困難又習慣性躺平?如何才能擺脫糾結,奮力前行?
那段時間你正好在讀朱光潛先生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你對其中一段話印象深刻:“在見道者的高瞻遠矚中,‘我’可以縮到無限小,也可以放到無限大。在把‘我’放到無限大時,他們見出人性的尊嚴;在把‘我’縮到無限小時,他們見到人性在自己身上的實現的仍非常有限……意識到人性的尊嚴而自尊,意識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謙,自尊與自謙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強不息。”
你從朱光潛先生的諄諄教誨中找到了答案,舉手要求發言。
要求:結合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解析】
深二模作文是“新時代,新青年”的大框架和基本邏輯,材料給出了一個具體情境——在“今天,我們要做怎樣的青年”主題班會上,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而恰好你想好怎么回答,要求你結合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段話,進行發言。
如何理解朱光潛寫下的那一段話,是這道作文審題立意的關鍵。
“我”是可以被放大的,每個人都渴求體面而有尊嚴地活著,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也許我們不敢大膽地說出:“我”很重要,但往往“我”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們要努力發揮自己的價值,為社會發光發熱,這是新時代青年的應有之義。
同時,“我”是可以被縮到無限小的,因為站在全人類角度,個體能到做的確實有限。把自己看得低一點,或者說沒那么重要,不是一種頹廢的人生觀,而是一種謙卑的人生態度。從近些年涌現出來的時代楷模、時代英雄事跡我們可以看到:人生正是平凡中見莊嚴,黑暗中看到光亮。“小”和“大”是辯證的。沒有努力奮進、默默奉獻的渺小個體,何來高偉的人格與人性光輝?從這個角度,深二模的辯證主題和汕頭一模的“致廣大,盡精微”有異曲同工之妙。
考生在立意時,要抓住“自尊”和“自謙”這兩個關鍵詞,并辯證思考二者。只有“意識到人性的尊嚴而自尊,意識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謙”,才能自強不息,做新時代青年,這也是深二模作文“立德樹人”的命題導向。在具體行文時,要留心這篇作文創設的主題班會的語境,回答好老師提出的問題。
【小窗老師下水文】
對內葆有自尊心,向外做個謙卑人
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們今天班會的主題是:今天,我們要做怎樣的青年。我突然想起朱光潛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里的一句話:“意識到人性的尊嚴而自尊,意識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謙。”作為當代青年,只有把二者裝進行囊,對內葆有自尊心,向外做個謙卑人,才能在新時代行穩致遠。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每個人都渴求體面而有尊嚴地活著,渴望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殘奧冠軍”蘇樺偉在很小的時候,不幸被查出患有肌肉痙攣癥,在別人看來,這是人生提前終結的宣告,可蘇樺偉不相信人生就該如此。因為“不服輸”的人生信念,有運動天賦的他,把跑道當成是自己實現夢想的舞臺,開啟人生新的篇章。有人說,他是中國的“阿甘”,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身殘志堅、永不言棄的精神。往深處說,身殘志堅背后,是人性尊嚴和理想信念在熠熠發光。有夢想的人是會發光的,這光芒不僅會照亮前行的路,還能感染他人。同學們,也許我們不敢大膽地說出:“我”很重要,但往往“我”是不可替代的。對內葆有一顆自尊心,這是自我對生命的承諾,也是努力發揮自我價值的動力之源。
如果說對“自尊”是把自己放大,那么對外,我們要努力把自己看得低一點,或者說把自己看得沒那么重要,這不是一種頹廢的人生觀,而是一種謙卑的人生態度。
同學們可知京劇名旦梅蘭芳的一段往事?在一次演出結束后,他在眾人喝彩聲中聽見一老人大喊“不好!”散場后,梅先生特意將老人請至后臺,說:“說吾孬者,是吾師也,請您指教!”老人深受感動,并提出中肯的建議。從那之后,梅蘭芳常邀請那位老人來聽戲,并放低姿態聆聽逆耳忠言,這是一種謙卑。無獨有偶,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畫、書、印“三絕”的齊白石,亦是一位懂得放低姿態的謙謙君子。文人相輕是同行的通病,而他卻永懷謙卑之心。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不僅在其扎實的專業功底和高深的藝術修養,更在于他向外是否有一顆謙卑之心,是否可以放低姿態。所謂“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我們班會的主題是:今天,我們要做怎樣的青年?剛剛老師提到,生活當中,有許多青年有了一點成績便自高自大,而遇到一點困難又習慣性躺平。我認為,前者是不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之理;后者呢,是不能把自我的能量放大。曾國藩曾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這句話給予我們深刻的告誡與警示。青年向上,國家向前。邁向新時代的征程,我們要把自謙和自尊裝進行囊,只有這樣,才能答好“青春之問”,為黨和國家事業奉獻青春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站在時光的河流之上眺望,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也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對內葆有自尊心,向外做個謙卑人,愿夢想之花常在,愿生命之樹長青。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不是一支短暫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燒得十分光明耀眼,然后交給下一代。”
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吾輩理應珍惜韶華,不負夢想,不負青春。
祝2023屆考生高考能取得理想成績!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