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專題|37個短小實用的萬能金句!
1.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董仲舒
適用主題:用以描寫求學態度,學習不可傲慢,對君子品行的討論等。(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大意為:有修養的人不隱藏自己的短處,不知道就去問,不會的就學習。)
2.我什么也不否認,但我懷疑一切。——拜倫
適用主題:懷疑精神,敢于挑戰真理,實踐出真知,對前人的智慧心懷敬畏等。(對待我們學到的知識,我們既不應該盲目自大,不加以理解就否認一切;也不應該盲目相信,不加思索就全盤接受。)
3.一思尚存,此志不懈。——胡居仁
適用主題:關于形容一個人的堅持與初心,對人民公仆的敬意,于平凡中堅守責任,討論家風或敬業等主題。
4.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陶淵明
適用主題:對生與死、得與失、榮與辱、是與非等問題的探討,以及形容在歷史長河前個人的渺小等。
5.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梁啟超
適用主題:關于自立自強、描寫國家變化等作文立意。(源于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使舉國之少年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6.物質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沒有抗衡的力量。——蔣勛
適用主題:名利金錢,發展過火的事物,浮躁風氣。
7.旬月里來去,日子都是可以歌唱的舊事。—— 林徽因
適用主題:積極面對生活,苦難總會過去,堅持努力。
8.倘有荷在心,則長長的雨季何患? ——張曉風
適用主題:不懼,初心,成長,前行,對待不好事物,勝利的信心
9.時代像篩子,篩得每一個人流離失所,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王鼎鈞
適用主題:時代的前進,人民的自我更新,事物的發展。
10.任憑大雪封山,鳥獸藏跡,只要我們有火種,就能驅趕嚴寒,帶來光明和溫暖。——楊靖宇
適用主題:內心的堅定,不懼黑暗和苦難,追求,向上積極。
11.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椏,而是靜默的根系,在文化的凈土中汲取營養。——馬德
適用主題:不浮躁,社會風氣,初心,堅定,自我修養。
12.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溫暖的。——蕭楚女
適用主題:陽光,光明,溫暖,社會的進步,自我的堅持。
古詩文標題
1.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
出自清·翟灝《風俗編·時序》,白晝不要白白地度過,青春一去不復返。適用于珍惜時間。
2.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出自《后漢書·朱浮傳》,聰明的人能順應時勢制定計劃,愚蠢的人卻違背道理采取行動。適用于順應時勢,看清時局,抓住規律等。
3.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出自《老子·第二十四章》,伐,矜都是夸耀的意思。適用于謙虛,不要夸耀。
4.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
這是收入《全唐詩外編》的唐代詩人龔霖《老學庵筆記》之四中的詩句,意思說,只要有可以向上攀登的路,更高的山,人也能攀登上去。詩句是條件復句。“但有路可上”是“更高人也行”的必要條件,有了這個必要條件,就有可能產生“更高人也行”的結果。適用于借助外物,奮斗、前行等。
5.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
清代顧嗣協《雜興》中說:“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生材貴適用”和“物各適其天”,一從施用上講,一從本性上言 ,其理相通。適用于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6.雖是見春遲,還免逢秋早。
原詩為明朝高啟《嘆墻下草》:“青青墻下草,經霜未枯槁。雖是見春遲,還免逢秋早。”墻下草經霜后還是“青青”的,“經霜”說明秋已深。適用于禍福相依,轉換;不利和有利,不幸和幸運。
7.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原詩為明代張羽的《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寸心,區區之心,言蘭花極小。這看去似有貶意,實乃是為了下句的“揚”:區區之心卻容納著散不盡的香氣,那陣香氣,乃是由其“寸心”習習飄出。適用于志向,每個人都發光。
8.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原詩是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蘚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并歌而頌之。適用于志向,自信,自強等。
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原詩為韓愈的《調張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 ,可笑不自量。”詩人將它擬人化了,目的化了,似乎蚍蜉想要撼動、摧倒大樹。適用于不自量力,不自知等。
10.慣是湖邊住,舟輕不畏風。
出處唐·儲光羲《江南曲》其一,意思是慣在湖邊居住,船小不怕風浪。適用于熟能生巧,練習,勤習苦練等。
11.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
出自明代周立勛的《飲酒》,意思是一句話語也不能實踐,讀萬卷書也是沒有用的。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12.門前兩條轍,何處去不得。
選自唐聶夷中《行路難》:“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謂言骨肉親,中門如異域。出處全在人,路亦無通塞。門前兩條轍,何處去不得。”適用于自己去闖蕩,發揮主觀能動性,勇敢等。
13.勸君平地上,還似過坡時。
選自袁枚的《小心坡》:“險極坡難過,小心容自持。勸君平地上,還似過坡時。”比喻人在順境中,容易疏忽大意,掉以輕心,而出錯誤。順境之中尤要謹慎,保持警惕之心。
14.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出自《詩·小雅·鶴鳴》,皋:水邊的高地。九皋:指深澤。詩句以鶴即使身處低處,鳴叫聲也能響徹云外,比喻真理和才能是不可抹殺的。
15.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
詩句以甜瓜育于苦蒂,蜜棗生于棘叢來說明: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經過一番艱辛努力的道理。
16.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出自劉琨《重贈盧諶》,意思是怎能料到經過千錘百煉的堅剛之物,竟會變得如此柔軟,能繞在指頭上。適用于經過千錘百煉,技藝精湛,也適用于剛柔并濟。
17.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出自虞世南《蟬》,講的是:蟬停在高處,叫聲自然傳得遠,這不是憑借秋風的傳送。用以比喻品格高潔的人不用他人吹捧自能聲名遠播;也用以說明位勢優越或實力強盛的事物或人自有其強大的影響力,不用靠外界的幫助。適用于品德等,做好自己,有實力等。
18.從來名利地,皆起是非心。
出自于武陵《東門路》,適用于名利等。
19.百年能幾日,忍不惜光陰。
出自杜荀鶴《贈李蒙叟》:一百年又能有多久,怎么忍心不珍惜光陰。適用于惜時,珍惜光陰等。
20.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
出自李咸用《送譚孝廉赴舉》,講的是:好事都是從困難中得來的,年輕人不要專想從容易的事情中找輕松。無:通“毋”,不要。易中輕:從容易做的地方求得輕松,指輕取功名。用以說明好事都是從克服困難中爭取到的,只圖容易和輕松是得不到的。適用于年少奮斗,好事多磨等。
21.野芳雖晚不須嗟。
出自歐陽修《戲答元珍》: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意思是:我曾做客于洛陽,在那里度過繁花似錦的春天;如今在這山城,野花雖然開得晚些,但總會開放,不必嗟嘆。適用于耐心等待,樂觀對待等。
22.切莫怨東風,東風正怨儂。
出自鄭燮《菩薩蠻·留春》,意思是:切不要埋怨春風,春風也正在抱怨你呢!東風:春風。儂:你。用以告誡人遇到不如意的事不要埋怨客觀,抱怨別人,也應從自身去找一下原因。適用于自我反省等。
23.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出自《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匆匆遠行的過客。忽:急速。適用的主題非常廣,人生短促,且行且珍惜。
24.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適用于及時行樂,珍惜現在等。
25.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出自孟浩然《留別王維》,意思是:只應該耐守寂寞,回家鄉閉門隱居吧。適用面很廣,在這個時代,要堅守自己,堅守寂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