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字高考滿分作文,閱卷組長寫了2000字注釋才看懂,此牛人是誰
時至今日,筆者都還記得當年我們語文老師最愛說的一句話:“得語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語文。”相信不少朋友讀書的時候都聽過類似的話,作文,無疑是語文考試中的重中之重。
10年前的高考中,一篇文言文作文橫空出世,全文共755個字,全部由駢體古文組成,當初閱卷老師在看到這份試卷時,大吃一驚,立刻把該卷交給了專家組,時任南京市語文基礎知識閱卷組組長、古典文獻學專家吳新江拿到了這份試卷,快速看完了全篇文章,竟然發現里面有30多個字他都不認識,當即決定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經過查閱資料,吳新江成功把這篇作文給“翻譯”了出來,該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說明21世紀環境破壞之嚴重,故而幻想能夠回到農耕時代,是一篇非常有思想的作文。別看原文不過755個字,當初吳新江為了把它完美還原,光是注釋就寫了4頁紙,字數達到2000余字。
看完譯文后,在場專家們一致同意,給它打出滿分。其中一位專家更是直言道:“這位作者,直接去讀古文獻碩士都沒有問題。”此事一經曝光,引發網絡熱議,那么這篇難倒專家的“曠世奇作”,究竟出自誰手?
他叫王云飛,是如皋中學的學生,他在古文方面的造詣得益于他的母親,在他牙牙學語的時候,母親便經常給他念古典詩詞,耳濡目染之下,王云飛從小就愛上了我國的古典詩詞,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自然不成問題。
在此后的日子里,王云飛一直堅持閱讀古典詩詞,當其他孩子都在看童話故事、漫畫書時,王云飛已經開始看《史記》了,那時候很多字他都不認識,很多句子也讀不懂,王云飛便買來古漢語字典,一個一個查,一句一句翻譯。
等到初中,學校正式教授文言文,同班同學都還在“頭腦發暈”的時候,王云飛卻早已輕松掌握了它們,即使后來到了高中,學業繁忙,王云飛仍然沒有放棄研究古籍,課余時間幾乎都花在這上面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是因為日復一日把心思花在這上面,王云飛才能在高考現場輕松完成一篇高質量的駢體古文作文,如此堅持,真是令人敬佩。
得知“古文奇才”的真實身份后,無數大學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其中還包括北京大學的老師,不過令人沒想到的是,王云飛直接拒絕了北大的邀請,他誠實地表示,他之前已經收到了東南大學的邀請,并且已經同意加入東南大學,做人一定要講誠信,所以他不能去北大。
其實還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兒,那就是這位“古文奇才”并沒有選擇文科,而是成了土木工程專業的一員,王云飛表示,讀古籍是他的興趣愛好,但他的夢想是產業報國,所以一定要學習工科。筆者相信,如此有目標和夢想的小伙子,無論選擇什么,都能做好,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