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畫一個“健康自畫像”
2023全國高考拉開帷幕,推近疫情最遙遠的距離
承載少年翻飛的青春,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語文科目已經開考
四川高考作文新鮮出爐:
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外界的聲音太嘈雜
我們總是從別人口中聽到關于自己評價
我們極其在乎別人的看法
我們能用眼睛看到很多東西,卻唯獨看不到完整的自己。
于是,有了鏡子。學會“自我審視”。
他人認識
馬克思曾指出:“人降生是沒有帶鏡子來的,他是把別人當鏡子來照自己的?!?/p>
一兩歲的孩子第一次照鏡子時
往往并不知道鏡子里的形象就是自己
可能只是覺得好玩,鏡子里的人也在對自己微笑
小學的時候,關于對自我的認識都來自于他人。
老師會問,“同學們,你們認為自己的優點是什么?”
你也許會回答“吃飯吃得快”、“字寫得好看”等等。
但是一旦老師問,為什么這是你的優點呢?
大多數孩子可能就會回答,“媽媽說我字寫得好看,很棒。”
我們避免不了生活在“他人知覺”的環境下
人們常說“聽其言、觀其行而知其人”
他人知覺是通過對別人的言談、舉止、行為、表情、儀表、風度等外部特征的知覺,進而了解他人的動機、情感、意圖等,是由他人的外在表現推測其內在心理狀態。
是旁觀者從外在表現對他人進行的判斷,往往帶有主觀色彩。
山本耀司曾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人們在對自己有自我認知之前,總是從他人認知里得到關于自己的認識。
“老師說我作業做得好”等等從別人那里提取到的“自己作業完成的好”的認知。
自我認識
要經歷一個反復統合、自我親身實踐的漫長過程
才能把他人認識變成自我認識。
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的察覺,察覺到自己的一切是區別于周圍其他事物的事實。
我們是存在于世界的獨立個體
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什么是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個體對自身的辨認、了解、綜合評價的過程。
鄒忌有“自知之明”的故事: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艷美麗。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有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問妻子、小妾、外來拜訪的客人:“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
無一例外的都回答:徐公不如鄒忌美麗。
但當徐公親自拜訪
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我明明沒有徐公美,為什么他們都說徐公不如我呢?
最后得出結論:“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鄒忌,被稱為最有自知之明的人。
正確的自我認識
關于自我認識,我們往往會陷入旋渦
“我就是不聰明”、“我很丑”等觀念
產生極其不健康的自我認識,導致出現自我厭棄的想法。
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如果你無法對小時候的自己說這些話
那你為何要對現在的自己說這些話
全面的認識自己外在形象(如,外貌、衣著、舉止、風度等),內在素質(如心理、道德、學識等)
細化到認清自己的三觀、自己的夢想、能力的邊界等。
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以發展的目光看待自己俗話講“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
每個人都絕對擁有發展的潛能,每個人都在不斷發展變化。
我們所謂的優缺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以發展的目光看待自己,及時改正完善自己。
靜下心,用你的眼睛,你的一切觀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