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語法-NMET 書面表達試題特點及解題指導之一
NMET 書面表達試題特點及解題指導之一
一、書面表達題的表現形式及特點
縱觀歷年NMET試卷,可以看出書面表達題都是采用指導性寫作(guided writing)的形式。其體裁和題材多屬于與日常交際及日常學習生活內容有關的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這些試題對寫作的目的、對象、時間、內容、體裁及長度(字數)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寫作的內容則以文字、圖畫或圖表的形式來提供。這種題目的特點是:
1.不能把漢語提示對應翻譯。要求考生不能根據考題所提供的內容逐字逐句地翻譯,而是把考題所提供的信息要點用英語表達出來,只要不遺漏要點、內容完整、語言連貫、表達明白通順、恰當得體即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務。其實書面表達比逐句翻譯更靈活,考生可以揚長避短,選用自己掌握的最有把握的較復雜語言結構或較高級的詞匯,并有效地使用恰當的連詞,使全文結構緊湊,做到這一點,才算是完全完成了表達任務。
2.書面表達不是命題作文。把書面表達說成是英語作文是不妥當的,它不允許考生脫離題意,任意借題發揮,它要求考生只抓所給信息的要求和實質,用自己熟悉的語言進行表達。
二、書面表達常見的錯誤或存在的問題
從學生平時作業和測試情況分析,書面表達中存在的問題或常見的錯誤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1.審題不嚴,格式不符合要求。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拿到題目(特別是看圖表達題)后,根本不嚴格地審題便立即著手去寫,以至于寫出的短文與要求不符,或是人稱的錯誤,時間的錯誤,或是敘述的錯誤。例如:有一篇看圖作文,要求是描述夜間發生的一個小故事,男孩名叫Jim,但有部分學生不仔細審題,寫出來的卻是One day?I...。這就與題目要求相差甚遠。還有就是格式的錯誤,有的同學平時就不重視寫作格式,象日記、書信,口頭與書面通知等,臨到考場上拿不準應該怎么寫,或者干脆直接用敘述的形式,以至于在這一方面失分較多。
2.用詞不當,動詞時態與形式不準確。
用詞不當是學生書面表達中經常出現的錯誤,由于平時學生對某些詞或詞組的意義理解錯誤或掌握不全,導致用法不對,其中有些錯誤嚴重影響思想表達。如:I saw an old sir going out of the city park.其中sir只能作稱呼,而不能作普通名詞使用,我們可以用an old man來代替。還有形容詞、動詞的使用不當等。例如:To my surprised(應為surprise);I was disappointing(應為disappointed);with the driver;Become(應為Becoming) a good teacher is my dream; Don't see(應為read)the book under(應為in) the sun.
再就是動詞的時態與形式。一般來說,根據寫作要求能夠非常明確地判斷出應該主要用什么時態,象上面提到的寫日記、看圖書面表達,講述發生的一件事,其主要時態就是一般過去時,時態正確了,敘述才會更準確。一些常用不規則動詞的正確形式也是學生平時掌握的重點。
3.表達不符合英語習慣。
很多同學習慣用漢語思維,對平時學過的英語表達方法與英語句式結構、句型和習語不能正確使用,而是造出一些漢語式英語句子,如:我英語學習不好。誤為:I study English not well.不要在陽光下看書。誤為Don't see the book under the sun.他乘飛機去上海。誤為He by plane to Shanghai. 這都是受漢語思維影響而出現的錯誤,不符合英語句法結構。
4.忽略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與過渡詞的使用。
NMET 書面表達試題特點及解題指導之一
一、書面表達題的表現形式及特點
縱觀歷年NMET試卷,可以看出書面表達題都是采用指導性寫作(guided writing)的形式。其體裁和題材多屬于與日常交際及日常學習生活內容有關的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這些試題對寫作的目的、對象、時間、內容、體裁及長度(字數)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寫作的內容則以文字、圖畫或圖表的形式來提供。這種題目的特點是:
1.不能把漢語提示對應翻譯。要求考生不能根據考題所提供的內容逐字逐句地翻譯,而是把考題所提供的信息要點用英語表達出來,只要不遺漏要點、內容完整、語言連貫、表達明白通順、恰當得體即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務。其實書面表達比逐句翻譯更靈活,考生可以揚長避短,選用自己掌握的最有把握的較復雜語言結構或較高級的詞匯,并有效地使用恰當的連詞,使全文結構緊湊,做到這一點,才算是完全完成了表達任務。
2.書面表達不是命題作文。把書面表達說成是英語作文是不妥當的,它不允許考生脫離題意,任意借題發揮,它要求考生只抓所給信息的要求和實質,用自己熟悉的語言進行表達。
二、書面表達常見的錯誤或存在的問題
從學生平時作業和測試情況分析,書面表達中存在的問題或常見的錯誤可概括為四個方面:
1.審題不嚴,格式不符合要求。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拿到題目(特別是看圖表達題)后,根本不嚴格地審題便立即著手去寫,以至于寫出的短文與要求不符,或是人稱的錯誤,時間的錯誤,或是敘述的錯誤。例如:有一篇看圖作文,要求是描述夜間發生的一個小故事,男孩名叫Jim,但有部分學生不仔細審題,寫出來的卻是One day?I...。這就與題目要求相差甚遠。還有就是格式的錯誤,有的同學平時就不重視寫作格式,象日記、書信,口頭與書面通知等,臨到考場上拿不準應該怎么寫,或者干脆直接用敘述的形式,以至于在這一方面失分較多。
2.用詞不當,動詞時態與形式不準確。
用詞不當是學生書面表達中經常出現的錯誤,由于平時學生對某些詞或詞組的意義理解錯誤或掌握不全,導致用法不對,其中有些錯誤嚴重影響思想表達。如:I saw an old sir going out of the city park.其中sir只能作稱呼,而不能作普通名詞使用,我們可以用an old man來代替。還有形容詞、動詞的使用不當等。例如:To my surprised(應為surprise);I was disappointing(應為disappointed);with the driver;Become(應為Becoming) a good teacher is my dream; Don't see(應為read)the book under(應為in) the sun.
再就是動詞的時態與形式。一般來說,根據寫作要求能夠非常明確地判斷出應該主要用什么時態,象上面提到的寫日記、看圖書面表達,講述發生的一件事,其主要時態就是一般過去時,時態正確了,敘述才會更準確。一些常用不規則動詞的正確形式也是學生平時掌握的重點。
3.表達不符合英語習慣。
很多同學習慣用漢語思維,對平時學過的英語表達方法與英語句式結構、句型和習語不能正確使用,而是造出一些漢語式英語句子,如:我英語學習不好。誤為:I study English not well.不要在陽光下看書。誤為Don't see the book under the sun.他乘飛機去上海。誤為He by plane to Shanghai. 這都是受漢語思維影響而出現的錯誤,不符合英語句法結構。
4.忽略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系與過渡詞的使用。